[中图分类号]D73/77.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094(2012)01-0056-0008 20世纪初期和末期,西方民主制度在中东欧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命运。20世纪初期,西方民主制度立足未稳,便在除捷克斯洛伐克之外的所有国家被独裁制度取代,捷克斯洛伐克的民主制度亦难逃厄运,终因德国入侵而告终结。20世纪末期,西方民主制度在中东欧国家却顺利实施,已然确立并巩固下来。分析影响“民主化”进程的诸多因素,学者们承认“一个国家的民主化主要依赖于内部诸条件的发育成熟。但他们也承认,外部影响也是影响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变量之一”①。 一、中东欧国家实行西方民主制度的曲折经历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波兰共和国、匈牙利共和国和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宣告成立,罗马尼亚赢得统一,连同早些时候独立的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中东欧国家终于摆脱持续数百年的异族统治,获得自主发展的机会。 20世纪2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几乎全都选择了西方民主制度。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匈牙利采用共和制,1920年2月的捷克斯洛伐克宪法和1921年3月的波兰宪法确立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原则,规定议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以普遍、直接、秘密和平等的方式、按照比例代表制选举产生,总统由议会选出,任期7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采用君主立宪制。1918年1月,罗马尼亚进行了选举制度改革,宣布实行普遍、平等、直接、义务的无记名投票,扩大了公民选举权,1919年12月,罗马尼亚举行了战后第一次大选。1919年-1923年,保加利亚在以农民联盟领导人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为总理的政府当政期间,秉承民主自由原则,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1921年8月,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通过宪法,确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君主立宪政体。唯有阿尔巴尼亚于1920年1月举行国民代表大会,宣布在赶走外国军队、召开制宪会议前,暂不决定实行君主制抑或共和制,而由4人组成的最高会议领导。进步力量与封建势力围绕继续保留封建专制还是推行资产阶级民主展开激烈斗争,政府更迭极为频繁。 然而,西方民主制度在中东欧国家的实施并不顺畅。到20世纪20年代末,“除捷克斯洛伐克之外,各地的民主理想看来都已被弄得污点斑斑,无法挽回”②。在匈牙利,年轻的共和国困扰于恶劣的经济状况和屈辱的战败国地位,难以为继,苏维埃共和国应运而生,但在法国、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和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军队的联合进攻下,苏维埃共和国仅存在了133天。1919年11月,原奥匈帝国海军上将霍尔蒂·米克洛什率“国民军”进驻布达佩斯,1920年3月,霍尔蒂被国会推举为摄政王,开始独裁统治。在波兰,分别受制于俄、普、奥三国的历史经历造就了五花八门的政治倾向和众多的政党,议会脆弱不堪,政府频繁更迭。1926年5月,曾任共和国首任国家元首的约瑟夫·毕苏茨基③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推动波兰政体从议会共和制向独裁制转变。在罗马尼亚,1923年3月颁布的宪法给予国王相当大的权力,1926年3月通过的选举法规定政府获得压倒多数席位,民主原则遭到破坏。在保加利亚,民主改革触犯了大资产阶级利益,1923年6月,斯坦姆鲍利斯基仰仗农民联盟在议会中的绝对多数,主张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君主国的未来,引发国王和军队政变,农民联盟政府被推翻,军事集团的独裁统治自此开始。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不同民族和党派间在实行联邦制还是中央集权制问题上尖锐对立,以致在议会内发生枪杀事件。国王亚历山大一世以此为借口于1929年1月发动政变,解散议会,废除宪法,取缔政党,限制新闻出版,实行君主专制与军事独裁。 阿尔巴尼亚在进步力量与封建势力的斗争中,封建势力的代表阿赫梅特·索古取得胜利。1925年1月,在索古授意下,制宪会议宣布成立共和国。3月,制宪会议通过宪法,规定实行议会制,但索古拥有无限权力。1928年9月,索古操纵制宪会议改共和国为君主国,加冕为阿尔巴尼亚国王,阿尔巴尼亚由议会制掩盖下的个人专制变成了赤裸裸的君主独裁。 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上述国家的独裁倾向进一步加强,法西斯势力在一些国家发展起来。在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二世1930年6月即位后,逐步获得支配地位。为阻止法西斯组织“铁卫军”掌权,卡罗尔二世查禁一切政党,确立个人独裁。1938年2月颁布的新宪法把全部国家权力集中到国王手中。波兰的毕苏茨基在1930年8月议会解散④后,公开迫害反对派,终使他的亲信组织“同政府合作的无党派联盟”赢得大选胜利,达到了控制议会、实施独裁的目的。1935年4月,国民议会通过新宪法,取代1921年的民主宪法。新宪法把国家权力的中心从议会转到总统手里,总统独裁体制得到法律保证。南斯拉夫⑤1931年9月颁布的新宪法为加强君主独裁和中央集权提供了法律依据,1935年5月议会选举后执政的米兰·斯托亚迪诺维奇政府则倾向于模仿墨索里尼。同时,民族矛盾依然尖锐,克罗地亚的法西斯组织“乌斯塔沙”与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的右翼合谋于1934年10月刺杀了到法国访问的亚历山大一世。匈牙利摄政王霍尔蒂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于1932年9月把“铁腕”人物贡伯什·久洛推上了政治舞台。贡伯什追随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推动匈牙利走上了模仿德国法西斯制度的道路,“箭十字团”、“镰刀十字团”等法西斯组织出现,并在1937年10月组成国家社会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保加利亚在20世纪30年代初曾一度出现民主制倾向,但很快便发生逆转。1934年5月,军官联盟发动政变,解散所有政党,实行独裁统治。1935年11月,国王鲍里斯三世又挫败军官联盟,委托格奥尔基·基奥谢瓦诺夫组织政府,从此大权独揽。阿尔巴尼亚也曾在1935年8月爆发反抗索古政权的武装起义后进行了一些民主改革,但时隔不久便重回独裁统治的轨道。 只有捷克斯洛伐克,在被德国占领前的近20年时间里,实行了连续不断的议会共和制。在多党选举的基础上,共建立过16届政府,农民党、民粹党、民族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民族民主党,在一个接一个的联盟中出现。在总统的主持下,精心构筑了一个特殊的政府体制。这些政党间的合作在早期阶段以所谓“五党委员会”的形式被制度化了,“五党委员会”包括最大政党的代表一并就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事务进行协商⑥。然而,作为唯一一个实行西方民主制度的中东欧国家,捷克斯洛伐克“成为陷入重围的民主堡垒”⑦。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德国扶植的苏台德德意志党、带有某些法西斯倾向的赫林卡斯洛伐克人民党的影响增大,这两党与1936年成立的匈牙利统一党一道提出自治要求,向政府施加压力。及至1939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灭亡。西方民主制度在中东欧的第一次实践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