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研究一直是由体系理论占主导地位。如今,在温特的努力下,国家体系研究工程(states systemic project)取得了新的进展。过去,华尔兹谈的结构是一种组织性概念,他把国家的功能视为等同,以能力的大小来解释结构的变化,遭到各方面的批评。而今,在温特的努力下,体系已经变成一种观念上的结构,透过施动者之间的互动,结构也可能发生变化。客观地说,温特较好地解决了体系理论的结构问题,他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一书也获得了同行的好评。可是,温特认为,所有的结构理论都是以支承结构的社会进程理论为前提,①共有知识(socially shared knowledge)如何成为一种共有的理解和期望,使国际体系文化得以从霍布斯文化,过渡到洛克文化,一直到康德文化,需要进程理论的支持。进程似乎比结构更加重要。进程是施动者和结构自身,也就是国家间的互动。②温特以文化选择的两个机制模仿与社会习得为基础,建构进程理论。他谈到他对于自然选择与文化选择的辩论呈现了观念和物质力量在社会进化中的作用。然而,秦亚青却指出,温特全面构建建构主义时结构被物化了,结构成为解释施动者身份和认同的原因,过程成为一种背景,③虽然不可或缺,但不是分析的主要对象,不能脱离施动者和结构的依附性因素。④秦亚青并尝试将中国人强调的“关系”引进进程理论之中。 笔者的疑问是,文化选择及其理论依据到底是什么,模仿与社会习得是否能成为它的理论依据,从而取代自然选择的作用。如今国际关系文化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探讨此问题无疑具有重大理论意义。模因学⑤(或称谜米学)(memetics)是一门探讨文化传播进化模式的新学问,它致力于构建文化选择,或者更精确地说是“模因选择”的理论。本文拟从模因学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 一、布莱克摩尔与他的《模因机器》 苏珊·布莱克摩尔(Susan Blackmore)是英国著名进化心理学家,现任普利茅斯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她专攻“意识”,在“冥想”、“禅学”、“抑郁”、“吸毒”等问题上见解独到。她提出的“模因学”受到同行的广泛注目,《模因机器》(The Meme Machine)是她的代表作。⑥ 《模因机器》一书以自然科学的视角解释文化传播。以往学术界对于文化的研究,主要基于人类学家对于不同社会人群心理与行为的比较,而该书是以人与其他物种,特别是人类的近亲倭黑猩猩(bonobo)与黑猩猩(Chimpanzee)的比较,发展出以社会生物学为基础的新文化研究范式。他们使用的概念与人类学家有较大的差异,如社会遗传、文化基因(culturgen)、⑦文化进化和文化选择等,具有定义清淅的特点。由于具有生物学基础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比人类学家构建的文化研究范式更具解释力。 “模因”是该书的关键词,其概念由道金斯(Richard Dawkins)首先提出。道金斯说:“模因是一个文化传播单位……正如同基因库中繁衍的基因,借助精子或卵子,由一个身体跳到另一个身体以进行传播;模因库中的模因,其繁衍的方式是经由所谓模仿的过程,而将自己从一个头脑传到另一个头脑……你在我脑子里种下一个有繁殖力的模因,就等于把观念生在我的脑子里,把我的脑子变成散播模因的工具,跟滤过性病毒寄生在寄生细胞的基因机制几乎完全相同。”⑧道金斯是一个基因论者,他发现过于强调基因的重要性,将导致对于人类进化解释的偏颇。他类比基因的内涵,提出了模因以减弱基因的地位。 而今,“模因”这个概念已为学界所接受,并且在文化进化方面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学者因而提出了“心灵病毒”的概念,⑨也有学者提出了“思想传染”的概念,⑩还有学者将其引入“心智理论”(theory of the mind)来解释宗教信仰现象及各种信仰的特征。(11) 使模因传播成为一门学门,让学界对模因学产生广泛的注目,源于布氏赋予模因“自私”的特性。将“自私”作为学术上的用语,仍旧是道金斯的创举。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里,他赋予基因“自私”的特性,从而解开了困扰社会生物学家许久的利他难题。之前,社会生物学家只能在某种程度上能说明人类为什么会有利他行为。(12)道金斯将有机体视为基因的“生存机器”,将基因作为遗传受益者,提高基因在进化中的地位,较好地解释了人类的利他行为。布氏在建构模因学理论时,进一步提出“自私”的模因的看法。他认为所有的基因、模因都以它们自身的利益作为生存原则,模因追求的唯一目标就是自身的复制,而人类的躯体不过是模因躯体化的“寄主”,它正是借用我们的躯体而得以传播。(13)这就是模因学的理论基础。 基因论者通常把人类的一切行为、信念、习惯、秉性追溯到人类的生物性本能来做解释。但布氏认为,尽管模因与基因的作用原理、拷贝机制起作用的时间跨度等都不相同,是两种各自独立、相互对等的复制因子(replicators),却共同驱动着人类的身体、大脑及行为的进化过程。在解释人类的行为时,必须同时考虑到基因选择与模因选择的作用。他尝试以模因传播来解释人类生理上的进化,例如,为什么人类进化成容量极其巨大的大脑、发展出语言等等。布氏认为,基因论者只注意到“基因—基因相互作用”,忽略了“基因—模因相互作用”与“模因—模因相互作用”,所以模因学要比前人的研究更为全面。至于过去社会生物家无法解释的同性恋行为、独身主义、丁克家庭,(14)宗教的存在、互联网的发达、不明飞行物(UFO)的传播、外星人劫持事件的谣传等,模因学也可以做出解释。当然,这一切的缘由无非是人类为了传播模因。而社会科学领域,以生物进化的意义来理解文化进化内在动力的先驱,如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路易斯·摩尔根(Lewis Morgan)、爱德华·泰勒(Edward Taylor)等人的学说,在布氏看来,仅仅认识到生物进化的“时间”因素,简单地将社会发展视为由低级进化到高级、由过去到现代的一个过程,谈不上对进化的正确认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