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日,北约正以执行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的名义在利比亚狂轰滥炸。就在这一天,美国《纽约客》杂志刊发的一篇名为《结果主义者》的文章宣称,“奥巴马可能正在走向某种‘主义’。他的一位顾问将总统在利比亚的行动描述为‘幕后领导’(Leading from behind)”。此文一出,“幕后领导”就被一些美国媒体冠以“奥巴马主义”的标签,并以之解释奥巴马政府在利比亚的政策甚至整个对外战略。的确,在利比亚战争中,英、法等欧洲国家而非美国在军事行动中显得更为积极。美国国内最初在是否对利动武问题上就存在争论,虽然在安理会通过对利比亚决议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美国这次确实没有像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那样挽起袖子大打一场。美军虽然投入了军事行动,但又很快撤出轰炸,转为以情报配合、空中加油等行动为主,且将军事指挥权很快移交北约。 美国总统的“主义”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提出,欧洲列强不应在美洲殖民、也不应干涉美洲国家内政,美国将在欧洲列强中保持中立。这一政策被称为“门罗主义”。此后,美国人经常用“某某主义”来概括总统的外交政策的目标、途径、风格、理念。特别是二战结束以后,几乎每一位总统的外交都被冠以“主义”。例如主张坚决回击苏联势力扩张的“杜鲁门主义”,要求盟国自己承担其主要自卫责任的“尼克松主义”,号称“以实力求和平”的“里根主义”,以单边主义、黩武主义、“先发制人”为特色的“小布什主义”等。《结果主义者》一文的作者莱恩·利札这样解释“幕后领导”的“奥巴马主义”:这是一种美国人所不了解的领导方式,是奥巴马试图寻找的价值与利益之间的平衡。在“幕后领导”下面有两个不曾说出来的想法:一是美国的相对权势正在下降,再就是美国在世界很多地方都被人咒骂。 “幕后领导”的说法甫一产生,即遭到奥巴马的共和党对手的强烈抨击。多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站出来攻击奥巴马外交政策懦弱;政治立场偏右的专栏作家则撰文质问:中国的权势与美国相距还远着呢,美国怎么就衰落了?美国人被其他国家骂了多少年了,有什么奇怪?奥巴马本人在电视媒体中表示,他从来没说过“幕后领导”的话,美国是“前台领导”。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赖斯也说,美国积极在联合国推动在比利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为动武打下“法理基础”,这绝对不是“幕后领导”。但是无论如何,美国在此次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投入较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更何况,虽然是“幕后领导”,但最后的结局让奥巴马的批评者不得不闭上了嘴。奥巴马自己也不无得意地表示,没有激起伊斯兰国家的反美浪潮,没有一名美军伤亡,只花了10亿美元。政治立场偏左的专栏作家们则开始称赞“幕后领导”。毕竟,共和党从里根时期就想推翻卡扎菲而不得,这个目标被奥巴马实现了;共和党在小布什的八年一直想干掉本·拉登而不得,这个目标也被奥巴马实现了。利比亚战争的结局,或许真的可以叫做“幕后领导”的胜利。 “幕后领导”还是“巧实力” “幕后领导”作为一个新的提法,被冠以“奥巴马主义”的说法,再加上美国国内左右两派政治力量的争论,似乎变成一个有点“玄乎”的重要术语。然而细细分析,“幕后领导”的内容其实又没那么新。根据莱恩·利札的解释,所谓“幕后领导”,就是美国要在利益与价值之间寻求平衡。美国要向世界输出价值观,但是也要考虑到美国的实际利益,不能为了前者而完全忽视后者。由于美国的实力相对下降,美国应该更多地使用多边主义、协商而非军事的手段来实现政策目标。在利比亚这样高度敏感、又非关美国核心利益的地区,美国可以通过在第二线发挥协调、支持的作用,让其盟友体系的其他国家冲到前头,以较小的代价实现较大的收益。 实际上,这样一种强调多边主义、强调非军事手段的外交路线,与奥巴马上台后提出的“巧实力”外交一脉相承。所谓“巧实力”,是指在美国对外政策的“工具箱”里应备有多种工具,如军事手段、政治压力、经济诱饵、国际组织、盟国体系等,美国应该综合运用这些“政策工具”,而非一味使用军力。可以说,“幕后领导”是“巧实力”外交在利比亚战争中的成功应用。美国充分运用了其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及其盟国体系,辅以有限的军力投入,最终达到目标。 奥巴马2009年上台面临的基本现实是,美国面临内外困境,急需调整国家战略,将工作重心调整到国内经济社会问题上来。布什政府八年反恐战争消耗大量美国权力资源的路线被完全抛弃。由于工作重心在国内,奥巴马政府对外战略的主流是收缩与调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就要放弃其“领导”角色。奥巴马面临的一个比较现实的方案是“少花钱,多办事”,尽可能消耗最小的权力资源,争取最大的国际权力。“巧实力”也好,“幕后领导”也罢,都是这一心态的反应。而且,“幕后领导”也不总意味着战略收缩。美国利用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和担心,借南海、东海等问题,在幕后发挥作用,一方面并没有导致美国与中国的直接对抗,另一方面却拉近了其与东亚一些国家的关系,迅速“重返亚洲”,客观上造成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的紧张局面。这可谓是“积极版”的“幕后领导”吧。 “幕后领导”的难度 选择“幕后领导”,既是奥巴马政府在美国处于某种战略困境之下的无奈之举,客观上确实也有利于美国“休养生息”,聚焦国内。虽然把媒体创造的“幕后领导”冠以“奥巴马主义”并不被美国政府以及战略界的多数人接受,但可以比较肯定地说,“幕后领导”的战略风格所强调的对国家权力资源整体的节约使用,以及对国家权力多种资源的平衡使用,确实是奥巴马政府对外战略的核心思想。不过,接下来的问题则是:当惯了“领导”的美国,能坚持躲在“幕后”多久?奥巴马政府不得不面对的困境是有限的手段与庞大的目标之间的矛盾:“幕后领导”要求审慎使用权力资源,但是美国又很难割舍掉几十年“领导地位”形成的惯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