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11)05-0087-04 近一年来,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北非西亚国家国内局势发生剧烈动荡,并产生巨大国际影响,乃至出现连锁反应。在整个变局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值得密切关注和认真研究。 在全球推行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建立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贯奉行的战略方针。在西亚北非的变局中,这种表现就更加赤裸裸,更加肆无忌惮,更加迫不及待。 西亚北非的变局以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为代表,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结局。原突尼斯政府的主要领导人,迫于国内外的压力尤其是西方的强大攻势和软硬兼施,被迫退出政治舞台,流亡国外。由于西方国家轻而易举地达到了目的,就没有采取军事干涉和其他严厉措施,该国局势也相对平静。埃及由于穆巴拉克长期执政积累了一些矛盾和民怨,出现了反政府的集会和游行示威。但就当时的形势来看,不足以推翻穆巴拉克政府。穆巴拉克之所以下台,主要是西方施压的结果。在对待穆巴拉克政府的问题上,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曾一度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其原因就在于,埃及的政治体制、民主状况虽然不符合其标准和要求,但穆巴拉克长期奉行亲美的外交方针,同情和支持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坚定的盟友之一。如果穆巴拉克下台,新政府改变其外交方针,那么以色列就失去了一个坚定的盟友,美国的中东政策也会遭受冲击。因此,国内外学者,包括一些西方政要都曾预见美国会对穆巴拉克网开一面,手下留情,但出乎这些人的意料,美国步步紧逼、毫不手软,乃至穆巴拉克宣布辞职之后,立即遭到软禁,并面临着公开的审判。可见,美国宁可牺牲老朋友,冒着以色列国际处境恶化、中东局势发生逆转的风险,也要推翻所谓的“专制”政权,实现其西化这些国家的目标。美国抛弃穆巴拉克还有另一层风险,即其他的亲美国家会因此感到兔死狐悲,失去对美国的信任,改变一贯的亲美方针。美国明知这一点仍对穆巴拉克下手,可见其决心之大。与突尼斯和埃及不同,利比亚卡扎菲政府既长期实行“专制”,又强烈反美反西方。所以西方国家铲除利比亚卡扎菲政府几乎毫无顾忌。 美国出兵阿富汗是为了反恐,出兵伊拉克的借口是其政府支持恐怖组织、研制和储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之相比,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涉,除了保护平民这一自欺欺人的借口之外,几乎没有、大概也不想找什么其他理由。它高举“自由”、“民主”“人权”的大旗,公开支持利比亚的反对派,其目的就是推翻卡扎菲政府。有人说,西方国家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预,是为了占有和控制利比亚的石油。这一看法有道理。因为利比亚是世界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其石油质量非常好。而卡扎菲又桀骜不驯,难以控制。西方国家无疑急于垄断利比亚的石油,将其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然而,西方国家的举动绝不仅仅是为了利比亚的石油,甚至可以说主要不是为了利比亚的石油。因为,在利比亚局势动荡之前,利比亚就同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建立了稳定的石油贸易关系,一直向这些国家提供石油,从未间断。况且,西方国家可以从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盛产石油的国家源源不断地得到石油。这些通往西欧的石油运输通道,甚至比来自利比亚更为便捷。至于美国,国内外的石油供应充足,并不专门指望利比亚的石油。美国、西欧、日本经济低迷,尚未走出世界金融危机的阴影,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势必影响利比亚石油的生产和出口,导致世界油价过快上涨,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事实上,伴随着利比亚局势的动荡和西方国家的军事干预行动,世界油价一路飙升,各相关国家叫苦不迭。既然如此,西方国家为什么不息事宁人,尽快平息利比亚局势,而冒着巨大的风险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涉呢?原因只有一个,这就是推行西方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对非西方国家进行“民主改造”,尤其是彻底铲除像卡扎菲政府这样的“专制”政权,已成为西方国家对外关系和国际战略的首要因素。西方国家把北非西亚的动荡和变局称作“阿拉伯之春”,将支持和推动“阿拉伯之春”作为国际战略的重点,2011年5月19日,奥巴马发表第二次中东政策演讲,明确表示要推动中东变革,支持相关国家向民主过渡。5月底的G8会议也表示,将投入400亿美元援助“阿拉伯之春”国家。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这种表现,不能不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因为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是各种各样的,强力推行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必然导致世界的长期动荡。 西方国家在北非西亚的干涉行动最初以美法为核心,美国指挥协调,法国冲锋陷阵。但美国政府迫于国内的压力,想从利比亚军事行动中抽身,把军事行动的指挥权交给北约。 “北约”是西方国家对抗苏联、进行冷战的战争工具。苏东剧变、华沙条约解散,它已失去存在的理由。尽管西方国家仍然坚持冷战思维,保留了该组织,但其性质、作用和战略目标的定位比较模糊。它甚至被看作一个维护地区安全的组织。它曾干预科索沃局势,大规模轰炸南联盟,但其活动主要还是集中在欧洲。阿富汗战争是一个转机。美国出兵阿富汗完成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后,就把继续进行反恐战争和维护阿富汗安全的一部分责任移交给了北约。这是冷战后北约第一次走出欧洲,在亚洲进行军事活动。由于阿富汗战争主要是美国在打,北约的地位和作用并不突出。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则不同,美国转变参与方式后,它几乎完全由北约进行指挥和协调。这一事态意义重大,或许是一个风向标:北约在西方国家的全球干涉行动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一个以美国为主导、以北约为平台的全球干涉机制已现端倪。 美国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预,开始非常积极,锋芒毕露,不仅派出了大批的先进战机进行狂轰滥炸,而且或明或暗地表示将派遣地面部队直接参与推翻卡扎菲的军事行动。但后来为什么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呢?从国际上看,美国已经开辟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经过数年的征战,劳民伤财。现在经济不景气,再开辟第三个战场负担会过重。从国内来看,2012年大选临近,奥巴马将竞选连任。当初,奥巴马上台时就承诺改变小布什的国际战略,尽早结束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并已逐步从这两个战场上撤军,如果在这关键时刻,再开辟利比亚战场,势必失去选民的信任。奥巴马绝不愿意因利比亚问题影响自己的政治前程。同时,其对立面共和党乃至本党内都有反对的声音。有的议员就公开表示,奥巴马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没有经过国会授权,要起诉奥巴马。这些因素就导致了奥巴马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涉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把北约推向前台。 这种新的干涉模式是美国对外战略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美国的战略传统来看,它始终不渝地谋求霸权主义,力图建立由其主宰的单边世界。但同时它又非常注重同盟关系和集体干涉行动,很少单独行动。朝鲜战争时期,它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动员了一大批盟国参战。出兵阿富汗也得到了联合国的授权,有北约和不少西方国家参与。但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不仅有中、俄这样的非同盟关系的国家,即使法国、德国等西方大国也往往不能同美国保持高度一致。出兵伊拉克不仅没得到联合国的授权,而且遭到中、俄、法、德等国家的抵制和反对。这就使美国在推行其全球战略,进行全球军事干涉时感觉缺少一个重要的平台。尽管美国同不少西方国家签订了单边的和多边的军事协定,建立了一些军事合作组织,但只有北约这样的组织才能承担起美国赋予它的使命。这就是冷战后,北约不仅没有解散,而且还在一直东扩的根本原因。出于同样的原因,法国在脱离北约几十年后,重新返回北约。可以预见,新北约还会继续扩大,或许有朝一日会吸收其他地区的西方国家参加,将被美国精心打造成进行全球干涉的重要平台。这样,在许多情况下,美国就可以打着集体干涉的旗号,避开联合国直接采取军事行动。一些非北约成员国乃至中东阿拉伯国家也派出战机参与对利比亚的军事干涉行动,或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援助。这是冷战后出现的一个新的发展态势,应当引起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