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军的长征史上,“三人团”作为前期的最高领导核心,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周恩来作为“三人团”成员之一,更是在其个人乃至我党的历史上写下了至关重要的一笔。然而迄今为止,关于周恩来在“三人团”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史学界尚未作出专门的探讨。于此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笔者不佞浅薄,写得拙文发表浅见,以求指正。 一 1934年5月,中央苏区广昌失守之后,中共中央书记处被迫作出决定,准备将红军主力撤离中央根据地。但是,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领导人却没有适时作出转变战略方针的决断,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也只是在极少数人中秘密地进行。“三人团”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主持筹划战略转移工作而成立的。它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实际上,“直至遵义会议以前,三人团处理一切”[①],是当时全党全军的最高领导核心。 “三人团”内部的分工是:政治上由博古作主,军事上由李德作主,周恩来只是督促军事准备计划的实行。从分工上可以看出,周恩来是完全没有政治、军事大权的。事实上,周恩来在政治、军事上已经不被博古所信任。在“三人团”前期,周恩来只是在博古、李德的领导下,做“领导核心”的实际工作[②]。尽管周恩来在执行博古、李德制定的政治、军事路线时,存在一定的回旋余地,但他们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显然存在的。 然而,这种关系在湘江战役后开始趋于模糊了。1934年11月的湘江战役是红军历史上损失最大的一仗,虽然红军突破了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渡过了湘江,但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面对这残酷的教训,“部队明显地滋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③]。“左”倾领导人博古,亦“感到责任重大,又一筹莫展,痛心疾首”[④],而专横跋扈的军事顾问“李德已经无法指挥,只能根据各部队来的电报提出意见”[⑤]。于是,周恩来以其既有的历史影响及地位,被推到了维持局面、真正部署作战行动的位置上。在此危险时刻,也只有他才能有权决定开什么形式、叫什么人参加的会议,而且也只有他才能指挥得动全党全军。 1934年12月中旬,中央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后,中央中央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由于周恩来已开始在实际上主持起日常工作,便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批评博古、李德“左”倾错误的中央其他领导人都能参加这次会议。会议在周恩来及其所支持的毛泽东等人同博古、李德的激烈争论后,最终解决了当时关系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路线问题。这说明,“三人团”,尤其是博古、李德“处理一切”的权威已受到了挑战。李德在《中国纪事1932—1939》中对这次会议这样记叙道:“我好像过早地走开了”,“当我看到新发布的命令时我才知道最后决定的全部内容。我请周恩来给我讲一讲详细情况”,“他说,中央红军需要休整,很可能在贵州进行,因为那里敌人的兵力比较薄弱。”很显然,这时“三人团”中李德等与周恩来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已不复存在了。 然而,博古、李德毕竟还是最高领导层的核心人物。正是在他们余威的影响下,尽管在通道会议上促成了红军转移路线的改变,但却未形成正式决议。1934年11月18日,中央政治局又在黎平召开了会议,研究通道会议上未能正式解决的战略方针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周恩来主持了这次会议。他对李德“发脾气了”,说李德很主观,坚持死打硬拼,什么人的话都听不进。黎平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周恩来后来回忆说:“我决定采取毛主席的意见,循二方面军原路西进渡乌江北上”[⑥]。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境建立根据地的决议》,从而否决了“左”倾领导者的错误意见。长征以来,“三人团”的核心人物博古、李德,第一次在第三位成员周恩来主持的会议上,被其所支持的毛泽东正式驳败。这标志着在政治局会议开始决定重大军事方针的情况下,“处理一切”的“三人团”的地位已经严重削弱。 1935年1月1日,在周恩来的主持下,中央政治局又召开了猴场会议。会议决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⑦]据此分析,党中央已开始在组织上纠正由“三人团处理一切”的不正常状态。中央红军在周恩来和朱德的指挥下,也已排除了李德对作战的指挥。周恩来说:“经过不断斗争,在遵义会议前夜,就排除了李德,不让李德指挥作战”[⑧]。“处理一切”的“三人团”从此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原“三人团”成员周恩来及其所支持的代表正确路线的毛泽东等。 不久的遵义会议上,党中央正式在决议上宣告了“三人团”的结束。陈云同志在传达提纲中说:取消三人团。但全党出于对周恩来的信任,会议又决定“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⑨]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这种变化呢?笔者认为:其一,在血的教训面前,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及其长征中所做的说服教育工作,使广大红军指战员逐渐觉醒,是促成这种变化的群众基础。单就周恩来而言,他也“对军事错误开始有些认识”[⑩],这便奠定了相应的主观基础。其二,长期以来,党内组织生活的不正常以及特殊的战争环境,不可能即刻废止“三人团”的工作,它的解决必然是一个不断的斗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尽管“三人团”的地位会受到削弱,但它必然还得作为最高领导核心而存在。其三,李德、博古作为“左”倾路线的始作俑者,在众怒之中失去了以往的“威信”,从而使继续存在的“三人团”中,原本就具有较高威信和地位的周恩来走上了实际工作的领导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