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有三大历史功绩:第一,领导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第二,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政治制度,实现了对我国经济制度的根本性的改造,从极其落后的起点出发,建成一个具有相当综合国力的强大国家,为中华民族进一步发展腾飞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第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中华民族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毛泽东之所以能发生这样巨大的作用,固然不能忽视历史的需要和历史准备的条件,但是,也有必要对毛泽东所以能够影响中国历史的主观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这种主观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因素,二是人格因素,这对于国内外所有承认毛泽东历史作用的人都是不言而喻的。江泽民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曾指出:“毛泽东同志在艰苦漫长的革命岁月中,表现出一个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得心应手的斗争艺术和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他是从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伟大领袖,永远属于人民。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他的伟大品格具有动人的感染力,他的科学思想具有非凡的号召力。”这里讲到的“政治远见”、“科学思想”无疑是属于理论因素,“得心应手的斗争艺术和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伟大的品格”则明确地包含着人格因素。那么毛泽东的理论和人格是什么关系呢?这两者在形成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相互作用呢?它们在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和晚年失误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毛泽东人格和理论的特征 人格,是一个涉及多种学科,有多种含义的概念。在研究毛泽东人格的功能意义时,主要可从两种意义上进行分析,一是伦理学意义上的人格,它主要指人品,即人的道德层次;一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它主要指人的个性特征,包括人在气质、性格、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与他人不同的特点。毛泽东的人格,无论从伦理的还是从心理的角度看,都有丰富的内容,是他成就伟大事业必不可少的主体条件之一。理论则是知识的体系。毛泽东的理论,也就是毛泽东的思想体系,既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同时又有其独到的机制和指导实践的强大功能,是中国现代历史特定时期中,民族精神和民族思维的最高成果。它正确地指出了中国现代历史的进步方向,并提供了有效推进历史前进的方法,毛泽东的理论是毛泽东成就三大历史功绩的思想前提。 在论及毛泽东的人格和理论的关系之前,理应先将毛泽东的人格特征和理论特征作一概括的论述。毛泽东的人格特征,可用高大、丰富和有机三个词汇概括。所谓高大,是说他在品德、智慧、情感和志(包括志向、意志和雄心)四个方面都极其高尚博大。他在品德方面超越了自我,达到了与人民根本利益、与人类进步要求融合为一;他的鲜明的不加掩饰的情感也因此具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宽广的范围;他的智慧,主要是以娴熟的哲学能力作基础的大智慧,他具有从全局上把握战略时机,通过对多种矛盾并存的复杂情况的分析,找出主要矛盾和在主要矛盾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方面,提纲挈领的独到功夫;他的志由高远的推动人类进步的志向,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彻底改造旧世界的雄心综合而成,真可谓是壮志雄心。所谓丰富,是说毛泽东的性格具有多方面统一的特点。在他身上,浪漫超脱与务实求真兼备;以斗争为乐的挑战性格与谦虚谨慎的修养并存;乐观豪迈的自信与清醒冷静的自知相辅;不受外来压力束缚的高度自主与严于解剖和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度自律相成;只争朝夕惜时如金的态度与扎实奋斗创造条件的耐心兼容;坚强的意志与真挚的情感互补;“试看天下谁能敌”的豪放与超凡的政治敏感共生。毛泽东自己曾说,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说明毛泽东也承认自己的性格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方面的。所谓有机,是说毛泽东带有强烈个性的人格却有着很合理的结构。在理性、意志与情感这三种主要精神活动中,毛泽东的理性占居主导地位,对情感和意志起着支配的作用,而强烈的情感与坚韧的意志,又成为其理性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情感与意志之间又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从而形成毛泽东深邃的理智、钢铁般的意志和如火的激情有机统一的人格。这有机的人格结构使毛泽东不但深刻,而且潇洒,既能够举轻若重,更能够举重若轻;使毛泽东在中国现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在领导艰难、复杂、曲折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毛泽东的理论特征可概括为四点:一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普遍性与具体实践中实际操作性有机统一,深刻的思想内涵与通俗易懂的表达形式有机统一。这一特点不但使他能够把握时机,在历史转折的时刻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而且使他能够把握群众,说服群众,使他们弄懂马克思主义的深邃内涵,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块东方古老的土地上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集中体现了20世纪中华民族要求解放振兴的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的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精神有机统一起来。特别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以激进的方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在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民主革命和振兴经济中,发扬光大起来,大大地缩小了中国与世界的时代差距。三是,他特别强调主观能动性。在物质条件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在革命力量处于明显劣势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信念、意志、道德、热情等精神力量,使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始终带有崇高、不朽、超越时空的感召力。四是,他特别重视普通的劳动群众。把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与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作为原则落实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实践中。他特别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把目不识丁的穷苦农民培养成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培养成具有高度政治觉悟、无私的献身精神、遵守统一纪律的革命战士。这些毛泽东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原因。 毛泽东人格和理论的关系 人格与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比如,人品的层次,主要体现为道德的修养,而道德修养又与对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选择密不可分,而价值观与人生观的自觉选择又离不开对其内容的理论把握。在人品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理性认识之间,区别就在于人品是付诸实际行动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对于价值观、人生观的理性认识则属于认识范畴。毛泽东的人品是有坚实而自觉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作为理性基础的,但是,毛泽东不是坐而论道的伦理学家、道德学家,而是他所倡导的共产主义道德的身体力行者。他的人品,从他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上体现出来:从他以创造为乐,以奉献为荣,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上体现出来。至于智慧与理论的关系。智慧不是知识,而是驾驭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所以智慧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智慧层次高的人,在思维方式上,一般能做到辩证地思维,能够把握发展变化着的事物的规律,能够在认识事物规律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创造。而智慧层次低的人,在思维方式上,则僵化封闭,只能模仿守成,不能创新开拓。理论是系统化的知识,智慧与理论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哲学理论,其本身就是关于如何形成、如何提高智慧的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是集人类思想史辩证思维之大成。因此,掌握哲学理论,一方面要求具有相当的智慧,另一方面,也必然会使智慧的层次大大提高。人的感情,所爱所恨,虽有非理性因素存在,但在相当程度上,受价值观的制约。人的意志坚定与否,不但与其情感深度成正比,而且也受对事物认知程度的影响,在理性上坚信其具有可行性的事,在价值上肯定其有积极意义的事,意志才能坚定不移。由此可以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从人格与理论的静态关系看,一个人的人格与他所信奉的价值理论和哲学理论(世界观及方法论)是内在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这种统一,在毛泽东身上也毫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