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她的爱国主义既充溢着挚爱祖国的激情,又蕴含着拯救和发展祖国的理性内容——与当代先进社会思潮和运动相结合,探求独立、民主与富强之路。 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她的爱国主义不断获得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丰富的社会内涵,并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高峰。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爆发于30-40年代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最持久的反侵略正义战争,也是鸦片战争以来首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由于抗日战争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人民以艰苦卓绝的斗争作出了相互联系的双重贡献——一方面,保卫自己的家园祖国,沉重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另一方面,完成了应尽的国际义务,有力地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这场正义与邪恶、进步与反动、光明与黑暗的大搏斗中,正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结成统一阵线,并肩奋战,击溃了猖獗一时的德、意、日法西斯,从而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开拓了民族解放的道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正如江泽民同志的《在莫斯科卫国战争纪念馆揭幕式上的讲话》所指出:“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浩劫,也教育了世界人民。世界人民赢得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和平与进步”。 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历史进程,完全论证了上述的科学判断,中国人民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社会的进步。在把日本军国主义逐出神圣的国土后,仅仅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建立了人民共和国,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准备了条件和基础。 抗日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3500万军民的伤亡,100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和5000亿美元的间接经济损失。所以如此,固然是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穷军黩武;同时,国民党政府腐败统治造成的贫弱和“一盘散沙”的社会状况也为侵略者提供了可能性。因之,只有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的高扬,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发挥出难以估量的精神动能。人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义无反顾,投入抗日战争的洪流。但是,这种爱国主义的主流并非历史传统的单纯承继,而是赋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丰富社会内涵。作为激情与理性的结合,它不仅蕴含着炽烈而朴素的对祖国的热爱,并且升华为理性——关切祖国的命运和未来,力求拯救和发展危难和贫弱的祖国,致使爱国主义与当代先进社会思潮和运动相融汇,相激扬。正是这种爱国主义,才无愧为团聚、引导我国各族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光辉旗帜。宋庆龄的爱国主义,亦复如此。 (一) 抗日战争的胜利,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国近代时期的发端,具有特殊的深刻意义。新阶段舞台的帷幕的开启,竟是由英国侵略者发动的鸦片战争所拉动,强烈的外烁作用迫使近代中国逸出了正常的、健康的发展轨道,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种为殖民主义枷锁所桎梏的畸变的社会形态。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往往居于最为突出的地位。严酷的事实是: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岁月里,帝国主义采取了各种手段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把它推向贫困落后的深渊。殖民主义者十分迷信军事手段,非常醉心于坚船利炮,而朽败反动的统治者——无论是清朝政府,抑或是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权——的媚外卖国和专制独裁,则使得旧中国总是处于“挨打”的地位,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以迄八国联军之役,每次都是以丧权辱国为结局。甚至中国在战争过程取得一定程度的、局部的胜利,也不能改变割地赔款的厄运。要之,广大军民虽然进行了英勇斗争,甘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却只能抱终天之憾。 抗日战争第一次赢得了彻底的胜利。 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无条件投降,14年的斗争历程可以划分为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两阶段。大体而言,抗战不断深化与拓展——从分散抗争到团结战斗;由防御、相持到战略反攻。在这期间,包括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对日作战大小约165000次,歼灭日军150万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的70%。 中国人民不仅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而且还赢得了社会的进步。进步的基本内涵和主要标志就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和国民党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相互消长:前者不断发展壮大,后者愈益遭到人民的唾弃。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抗日战争的胜利无疑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性转折,在根本上为后来新中国的诞生作了必要的准备,使得中国的命运在战胜日本军国主义后的短暂时间中得到了根本解决,在旧中国的废墟上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历经“艰难顿挫”的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至此划下了一个光辉的句号,同时,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开拓了道路。 事实证明,持久的、艰苦的抗击侵略者的过程也就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逐步发展的过程。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制订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促进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贯彻了科学的战略和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并把他们汇成抗日斗争的洪流。共产党人无愧为敢于和善于抗击侵略者的爱国主义忠贞战士,因之成为人们的希望和信心。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决非——如同某些出于政治偏见的“学者”所诽谤——“坐大”,而是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成长,这种长足的发展壮大是历史的必然:在备受侵凌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国,任何阶级和政党敢于同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并且善于把民族解放战争引向胜利,它就一定成为领导人民群众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