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制定的革命战略策略方针中,陈独秀在理论上、实践上都起了关键作用。本文拟就陈独秀与中共初期战略策略方针的制定的关系作一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思想的初步提出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是处在一个秘密状态下的政党,活动范围小、外围组织不足,群众基础大但缺乏宣传、组织。总之,仅局限于狭小的天地之中。这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使命很不相称。陈独秀自1921年9月由广州回沪主持中央工作后主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把党推向领导实际斗争的政治舞台上来,开辟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局面。而这一关键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认识中国社会,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制定中国革命的纲领、路线和战略策略的问题。陈独秀认为:“由于各个国家情况不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形态也各异,在中国是什么样子还要看发展”[①],而不能有固定的模式。这就开始萌发如何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在陈独秀这一思想的直接指导下,《先驱》创刊号(1922年1月)发刊词明确地提出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任务是努力研究中国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随后,陈独秀在《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精神》演说中更进一步提出,“第一,实际研究的精神”,即从社会实际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把理论与实际统一起来,这是马克思的“科学的社会主义,和空想的社会主义不同,便是在此”;“第二,马克思实际活动的精神”,即马克思主义者首先是一个“革命的社会主义者”,因而必须“将其学说实际去活动,干社会的革命”。陈独秀并指出,“这两大精神都是中国人所最缺乏的”。因而,他号召所有抱有革命理想的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特别是“研究社会的政治经济”,把马克思主义“当成社会革命原动力”[②]。据此,陈独秀曾对人说,“世界革命不能有呆板的公式和划一的计划”[③]。从这一思想认识出发,他开始领导全党着手制定符合中国社会实际的革命战略方针。 二、新的革命战略方针的制定 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陈独秀带领全党在决定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上有着三大功绩不可忽视。其一,确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纲领;其二,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二步走的战略方针;其三,制定了民主联合战线方针,建立国共两党的合作,以推进中国革命的进程。 1922年6月由陈独秀起草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第一次公开发布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指出,“军阀政治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源泉,也是人民痛苦的源泉”,共产党人的基本任务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取消列强在华各种治外特权”;“联合民主派共同对封建式的军阀革命,以达到军阀覆灭”,“建设民主政治”[④]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阐明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政治主张,陈独秀又以个人名义发表了《对于现在中国政治问题的我见》等文章,揭露了“帝国主义的压迫”,“国内军阀的扰乱”,人民的痛苦,指出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虽不断斗争,但“孤军奋斗”,力量太弱。因而他指出,“现在的中国政治问题,只有集中全国民主主义的分子组织强大的政党,对内倾覆封建的军阀,建设民主政治的全国统一政府,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使中国成为真正的独立国家,这才是目前扶危定乱的唯一方法”[⑤]。 对于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基本任务,陈独秀指出:“我们知道民主主义的争斗仅是第一段争斗,不是人类最后的争斗”[⑥],在“无产阶级未能获得政权以前,依中国政治经济的现状,依历史进化的过程,无产阶级在目前最切要的工作,还应该联络民主派共同对封建式的军阀革命,以达到军阀覆灭能够建设民主政治为止”[⑦]。 上述思想,表明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性质、任务、和对中国革命分二步走的初步认识,以及共产党人对联合资产阶级、建立国共合作共谋中国独立富强的基本政治主张。这一严正的政治主张立刻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党包括陈独秀本人在内,对中国实际研究不够,认识不深,因而还不能更深刻地、准确地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完美结合。对此,蔡和森等人提出了意见,指出:“文件并未将中国无产阶级和先锋队的中共的作用完全表明出来”。陈独秀十分重视蔡和森的批评,认为这是正确的,应完全接受,“他表示从国外归来的同志能增加中共的新血液,又可纠正国内同志那种受环境影响的散漫心理。他同意由第二次代表大会草拟另一个宣言,来补充前一个文件的不足”[⑧]。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实现中国革命战略策略转变的重要会议。会议在陈独秀指导下通过了由陈独秀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和《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正式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和民主革命纲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以“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建设国内和平”;实现“真正民主共和国”。决定了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战线”,实现国共合作。决议案指出,“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现状之下,在中国的无产阶级现状之下,我们认定民主的革命固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于无产阶级也是有利益的。因此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同时又指出,“无产阶级加入此种战争,不是为了民主派的利益,做他们的牺牲,乃是为了无产阶级自己眼前所必须的自由而加入此战争”,是“解除工人农民的痛苦使工人农民到权力之路的第一步”。认定了“目前中国革命不是什么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只是反对外力侵略和反对军阀”[⑨]。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联合革命力量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为实现民主联合战线,陈独秀及其党中央提出了三项任务:一是邀请国民党及其有关方面开一代表会议,互商如何邀请其他革新党派及其他团体加入联合战线;二是运动倾向共产主义的议员在国会联络真正民主派的议员以及联合民主主义左派联盟;三是在全国各城市集合工会农民团体、商人团体、职教员联合会、学生妇女参政同盟团体,律师及新闻记者团体等,组织“民主主义大同盟”。此时中国共产党及其陈独秀的统一战线思想,不仅包含有联合国民党民主派,也含有较为广泛的多党派、多团体联合的战略思想。这比党的“一大”时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