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复杂斗争岁月中,潘汉年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奋斗,做了大量工作。其中统一战线工作是其对中国革命的突出贡献。 20年代末期,从事左翼文化统一战线工作 早在1924年,潘汉年就投身于左翼文化运动。1928年,潘汉年被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文化、出版、文艺界的统战工作。此后,他便在党的领导下,集中精力从事建立左翼文化统一战线的工作。 1928年10月,党中央提出了建立文化界统一的革命团体的指示。根据这一指示,潘汉年找钱杏屯和冯乃超商量,发起组织文化界的左翼统一战线组织。〔1〕经过他的多方联络,找到沈端先(夏衍)、 朱镜我、周谷城、许德珩等42名文化界著名人士,共同发起组织“中国著作者协会”。经过两个月的筹备,于12月30日中国著作者协会正式成立。〔2〕 当时,党中央指示,“不要把这个组织的政治色彩搞得太鲜明,尽可能团结更多的人”。〔3〕根据这一指示精神, 大会通过的《中国著作者协会宣言》集中揭露了国民党的黑暗的政治统治以及对言论出版自由的压制,宣告成立的目的在于“维持自己的生存”,“改善经济条件与法律地位”,并且发扬与建设“中国文化”。〔4 〕这个组织为后来“左联”的筹建提供了经验教训,它是“革命文学小团体从分立到建成统一组织的一个过渡性组织”,是有“历史意义”的。〔5〕 现在一般的说法,“左联”是从1929年10月中旬开始具体筹建的。但是,据阿英回忆,“在是年5、6月间,潘汉年同志就同我谈过中央打算成立一个组织,联合左翼文艺界。”潘强调要吸取中国著作者协会的教训,“这次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一些”〔6〕。 潘汉年为“左联”的成立作了以下努力: 首先,他在文化界党员作家中认真传达党中央的决定和指示精神,统一党内同志的思想。1929年10月中旬,在北四川路一家咖啡馆楼上,潘汉年召集党员作家开会,传达了党中央对“革命文学论争”的意见,认为主要的错误是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要求广大党员作家立即停止对鲁迅等人的批评。同时,他还对自己没有及时发现问题作了自我批评。这次会议对统一文化界党员的思想,停止“革命文学争论”起了积极作用。 其次,潘汉年还同时发表了第一篇缓和“革命文学”论争的文章《文艺通信——普罗文学题材问题》〔7〕。 文章就进步文化界长期争论不休的无产阶级文学,“不应当狭隘的认定是否以普罗生活为题材,应当就各种题材所表示的观念形态是否属于无产阶级来决定”。这篇文章对于澄清文化界党内一部分同志的片面观点有一定的作用。 再次,潘汉年组织广大党员作家对鲁迅做了大量工作,动员一些曾经和鲁迅进行过笔战的党员作家登门拜访鲁迅,作自我批评,消除隔阂。在此期间,他自己也多次同其他同志一起去看望鲁迅,听取鲁迅对发展进步文化运动的意见。经过诚恳周全的工作,终于完成停止内部争论,请出鲁迅担任左翼文化运动旗手的任务,从而为“左联”的酝酿和建立创造了重要条件。鲁迅曾经评价说:“潘汉年作为一个文学家还缺乏一些条件,但他作为一个革命活动家,才能是非常突出的。”〔8〕 1930年3月2日“左联”成立大会胜利召开,潘汉年代表中国共产党在会上讲了话。“左联”成立以后,他又担任了第一任党团书记。3 月18日,他撰写了《左翼作家联盟的意义及任务》一文。文章谈到“左联”的任务时强调,要“加紧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确立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理论的指导”,要求“左联”成员“坚决实行自我批判”,以“防止整个阵营中那些不正确的错误倾向的发展”〔9〕。 从1929年到1930年,潘汉年还参与组织领导了其他一些革命文艺团体的筹建工作,主要有: 参与发起筹备与领导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的工作。 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筹备的时间不长。在筹备过程中,党中央先后派冯雪峰和潘汉年去征求鲁迅的意见,鲁迅虽然不太同意这种做法,但还是愿意作为同盟的发起人。 1930年2月13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正式成立。 潘汉年在讲演中表示,“愿意站在民众的最前线,为广大群众的自由而奋斗”〔10〕。 同盟成立不久,又选举产生了同盟的领导机构,潘汉年担任了执委会常委,参与领导同盟的宣传工作〔11〕。同时,潘汉年也是该组织中的党组书记。 参与领导“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的筹建工作。 1930年3、4月间,召开了“社联”的第一次筹备会议。这次会议是在邓初民家里召开的,潘汉年、吴黎平、熊得山、朱镜我、邓初民、钱铁如、宁敦伍、王学文和冯乃超等10余人出席。会议具体商讨了“社联”的筹备工作〔12〕。会议以后,经过短期的筹备工作,于5月20 日召开了“社联”的成立大会。潘汉年、吴黎平等30余人出席。会议由宁敦伍主持,潘汉年代表筹备委员会作了筹备工作报告。会议讨论通过了“社联”的纲领。指出:“社联”的主要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及国际政治经济,促进中国革命”;“研究并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它普及于一般”;“有系统地领导中国的新兴社会科学运动的发展,扩大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