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中最具特色的是新的伦理价值观。他认为,要从根本上推翻专制政治,最根本的便是要清除专制政治赖以生存的思想文化基础,尤其是旧的伦理价值观,他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价值观念体系,从而对五四时期思想启蒙运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陈独秀 新伦理价值观 在陈独秀的早期民主思想中,除了惟民主义、自由观和平等观之外,还有一个颇具特色的内容,即民主主义的新伦理价值观。这是在探讨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时常容易忽略的一个内容,而这恰恰又是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中极具价值的一部分内容,本文愿就此进行探讨,以就教于各位学术界同仁。 一 将民主思想不仅引入到政治经济领域,而且进一步的深入到伦理领域,这是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一般来说,民主,只有在反专制中才能确立,民主的思想同时就是反专制的思想,而专制思想的相当一部分,又是通过封建的道德伦理体现出来的,因此,提倡民主,不能不反封建伦理,宣传民主,不能不涉及伦理领域。事实上,陈独秀民主思想中的相当一部分,就是在批判旧的伦理观和树立新的伦理观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其政治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专制主义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并日益巩固和加强,与此相对应的,则是意识形态领域中封建纲常伦理的强有力控制和深入人心。 在对人民长期的专制统治中,在使人不成其为人的漫长的过程中,封建伦理思想始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尽管统治阶级的思想并不完全等同于全体人民的思想, 但在纲常伦理这个领域,由于道德的哲理化、世俗化和法典化,统治阶级已通过政治高压下长期的、不遗余力的灌输,将统治阶级推崇提倡的伦理观念变成了全体人民的规范思想,并使之凝化成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稳定的一部分——价值观体系。这个体系,实际上已成为支撑封建专制统治的强有力支柱,维护和延续着早已缺乏活力的专制政治。这种特殊的功用,早为统治者所垂青看重,并一直在极力强化着这种效能。早在西周时,周公就将伦理中的“孝”作为一种政治规定,在《康诰》中宣布:“无恶大憝,惟不孝不友”,将不孝视为最大的罪恶。儒家继承了这一思想,并将之发展到高峰。当有人询问孔子为何不从政时,孔子回答,我宣扬孝道,就是从政。儒家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贯通为一,并以修身为基础,即是把道德与政治合而为一的集中体现。这种道德伦理与专制政治的牢固结合,便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产——伦理政治。在这里,政治是高度伦理化的,伦理也是高度政治化的,伦理是政治的深厚基础,政治是伦理的主要体现,二者紧拧在一起,联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僵而不死的特殊体制。要破除封建的道德伦理,必须摧毁封建的政治,要打倒封建政治,必须破除封建的道德伦理。同时,因为这种封建的政治和道德伦理是共同建立在封建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因此,不变革封建的生产关系,封建的政治和道德伦理就不可能根本清除,反过来,对封建道德伦理的批判,又有助于变革封建主义的政治乃至经济。总之,应该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视角去对封建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进行一种全方位的批判和综合的清理,这样,才能给封建主义以有效、致命的打击。正是基于这一点,陈独秀在总结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尤其是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斗争锋芒突出地指向了对政治经济具有强大反作用力的思想文化领域,其中焦点又集中在道德伦理领域,试图以此为突破口,对旧有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全面深刻地批判,重构一个与封建文化相对立的新的中国文化,为民主政治的建设开拓出一个相应的文化地基。 应该指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触动和改造的努力早已开始。还在鸦片战争之际,以林则徐、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出于了解西方的需要,开始翻译介绍西方的国情地理,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但他们所能认识到的只是“船坚炮利”这样的浅层表象而已;洋务运动开始了从器物层面上承认和学习西方文明的第一步;继而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从制度层面上赞赏和介绍西方文化,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封建政制的设想和建议;戊戌变法则是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以西方为鉴改造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大胆尝试,在这前后,康、梁、谭、严也进行过大量输入学理、传播新知、批判封建政治观和封建道德伦理的工作,但由于当时的重点并不在于思想文化的革新,从而未能从价值观领域去进行全面、整体的反思,未形成一场真正的思想启蒙运动;而辛亥革命,更是一场围绕着政权进行的短兵相接的政治军事搏斗,紧张激烈的斗争不容许资产阶级革命派有充分的机会深入系统地研讨新思想、新理论,不可能对民族历史文化作深刻的反思,不可能对旧的文化地基做一认真的清扫整理。因此,他们只成就了一场“政权革命”,而对整个社会,尤其是下层群众甚少触动,封建势力稍为改换了一下门面,就极轻易地卷土重来。这种江山虽改、局面依旧的严峻现实,给了人们一个极大的震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制度,推倒了封建皇帝,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实现了,思考中所想到的,所要做的都做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局面?几十年学习西方,难道就应当是这样的结局吗?是继续学下去,还是重新回到中国原有的本位文化中寻找出路?追求进步的人们都在苦苦地思索。究竟怎样才能打破这种朝代不断更迭,人民受苦依旧的循环怪圈,冲出一条新的路子呢?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呢?自然,思考后人们所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但在具有新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中间,一个共识正在逐步形成,即:对封建主义的攻击和批判,必须是全方位、立体的,不仅要从政权上去打倒封建势力,更要从思想文化上清除其旧的地基,进行思想文化的全面革新,而思想文化最深层的剖面之一,就是价值观念系统,其中伦理道德又是民族价值观最集中的体现。尤其是针对中国传统的伦理政治而言,进行这方面的变革,对建设新的民主政治就具有更深刻和更现实的意义。陈独秀正是有感于此,才将民主思想进一步引申到了伦理领域,试图以破除旧的道德伦理为起点,建构起一个能导引出民主精神和体现出科学态度的进步向上的新的价值观念体系,以求从根本上改造国民的基本素质,扎扎实实打好实行民主政治的群众基础。在陈独秀的思想深处,始终顽强地坚持着一个基本观点,即,仅仅从政治制度着眼,没有思想观念上的清算,是不能彻底击败专制主义的。对此,他有一段非常深刻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