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无论是“武力与民众相结合”,还是“国共两党结合”都不是北伐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因为这都是在新三民主义指导下取得的。孙中山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发动北伐战争,依照新三民主义确定北伐的目的,遵循新三民主义理论创建革命军队,并以新三民主义武装广大民众,从而使新三民主义成为北伐战争胜利的旗帜。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国民革命军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找到了夺取胜利的途径。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在北伐战争中,共产党人不仅在平时做训练工作和组织工作,是宣传新三民主义的模范,而且在战时冲锋陷阵,奋勇争先,是执行三民主义的楷模,从而唤起民众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北伐战争。新三民主义不仅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而且是实现“武力与民众相结合”的根基,最终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因此说,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的指导,是北伐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国民革命军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胜利,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迅速发展到长江流域。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长期以来史学界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或称:“武力与民众相结合”是战争所以胜利的最根本原因”[①];或称其为“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②],等等。笔者不同意上述观点,原因在于:它忽略了新三民主义在北伐战争中的指导作用。无论是“武力与民众相结合”,还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都是在新三民主义指导下取得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没有新三民主义的指导,就不会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因此,我们认为国共两党坚持以反帝反封建为基本内容,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的指导,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根本原因。 一、新三民主义是北伐战争的根本指导思想 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晚年指导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它虽然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别,但它们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因此“孙先生的革命三民主义,曾经因为孙先生与共产党合作加以坚决执行而取得人民的信仰,成为1924至1927年的胜利的革命的旗帜”[③]。 首先,依照三民主义的理论原则指导北伐战争是孙中山的一贯立场。 辛亥革命失败后,为了建立名副其实的民国,孙中山继续开展武装斗争。1922年2月,孙中山决定出师北伐,以武力打倒军阀,“削平变乱”,统一全国,实现三民主义,建立共和。尽管这次北伐以失败而告结束,但孙中山并没有放弃用三民主义指导革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立场。1924年国共合作的建立,使孙中山以崭新的革命精神再次发动北伐。这次北伐虽未能进行到底,但与前次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以新三民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其主要表现: 一是依照新三民主义确定了北伐战争的目的:即“此战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盖必如是,然后反革命之根株乃得永绝,中国乃能脱离次殖民地之地位,以造成自由独立之国家。”[④] 二是遵循新三民主义的理论,创建了为主义而战的革命军队。孙中山多次强调:“中国国民党之最终目的在于三民主义,本党之职任即为实行主义而奋斗。”[⑤]国共合作实现后,孙中山接受苏联建议,决定建立一支和革命党的奋斗目标相同的理想上的革命军队,以实现主义。这支理想上的革命军队要有奋斗和牺牲的精神,并要明确“兵士要发生精神,便先要有主义,先有了革命主义,才有革命目标;有了革命目标,才有奋斗精神。”[⑥]为了创建为主义而战的革命军,孙中山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一方面亲临军校向学员讲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以此作为创建革命军队的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对驻广州旧军队的军事和政治训练工作,并亲自向各军官兵讲演三民主义及救国道理,改造旧军队为革命军队。正是由于孙中山用新三民主义创建了新的革命军,才为1926年国民党革命军的北伐准备了坚强的武装力量。 三是以新三民主义武装广大民众。孙中山总结以往的教训认识到:“革命行动缺乏人民心力,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根之木。”[⑦]因此他提出国民党改组后头一个义务就是“把三民主义的道理注射到人民心内,要人人的心理都倾向共和。”[⑧]孙中山特别强调把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宣传到广大工农群众中去,他说:“农民在中国是占人民的最大多数,所以农民就是中国的一个极大阶级。要这个极大阶级都能够觉悟,都能明白三民主义,实行三民主义,我们的革命才是彻底。”[⑨]孙中山身体力行,利用一切机会向广州各界人民宣传革命的三民主义,以实现夺取中国革命胜利之目的,从而使新三民主义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旗帜。 其次,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找到了夺取胜利的途径。 孙中山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曾以革命的原则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新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民族自决和民族平等的主权;新民权主义提出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共和国的主张;新民生主义不但重申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主张,而且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孙中山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适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为后来以北伐为中心的国民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使其成为正义的革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