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的维特根斯坦”①是当今国际维特根斯坦学界的研究热点,而“轴心命题”是第三阶段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这些标志着国际维特根斯坦研究的细化、推进。有一些学者提出,第三阶段的维特根斯坦有了一种哲学方法的深刻变化,他从消解性的“治疗哲学”逐渐走向了哲学理论的正面建构。关于心理学、颜色、轴心命题与知识的语法考察,便是这种理论建构活动的体现。 维特根斯坦认为,轴心命题具有高度的确定性,但不是知识。知识是人类的一种活动,是一个巨大的家族,人们的知道、怀疑、证实、证伪、解释、出错、考察研究、真假判定等实践活动,都是这个大家族的成员。知识本质上是这些实践活动的产物,然而轴心命题却不是,它不是这一家族的成员,两者属于不同的范畴。(Wittgenstein,1969,§18,308,414)笔者认为,这一看法具有较大的哲学意义。 一、第三阶段的维特根斯坦:从治疗到构建 欧美学界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有“两个”维特根斯坦:前、后期维特根斯坦。随着维特根斯坦研究的深入,“更多的”维特根斯坦被发现了。英国维特根斯坦协会主席夏洛克(D.M.-Sharrock)2004年编辑了一本名为《第三阶段的维特根斯坦》的文集,提出了“第三阶段的维特根斯坦”这个概念,并迅速引起了热烈讨论。2008年英国维特根斯坦协会的大会主题便是“第三阶段的维特根斯坦”,2009年《哲学》(Philosophia)杂志出版了“第三阶段的维特根斯坦”专号。 夏洛克认为研究第三阶段的维特根斯坦有三个新的意义: 1.将《哲学研究》第一部分以后的文本从被过分草率地提出的“后期维特根斯坦”中独立、凸显出来——尤其是《论确定性》这本杰作。 2.在这一阶段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已经超出了《哲学研究》。 3.维特根斯坦走向了一种更为传统的哲学方法。(Sharrock,2009,p.558) 关于第一点,夏洛克认为,完成于第三阶段的《论确定性》是继《逻辑哲学论》与《哲学研究》之后的“第三本哲学杰作”,强调它在第三阶段维特根斯坦著作中的重要地位。(Sharrock,2009,p.559)本文也强调主要处理知识论问题的《论确定性》一书在第三阶段维特根斯坦那里的重要地位。该书的主要成果就是所谓“轴心命题”的发现。 关于第二点,夏洛克认为:“人们都没有充分意识到在《哲学研究》这本影响深远的书以后,维特根斯坦又有了新的思想。”(ibid,2004,p.1)实际上,冯·赖特也早就认为:“维特根斯坦1946年以后的写作在某些方面呈现出了新的动向。”(Wright,p.136)他们认为,1946年以后的维特根斯坦有了一些超出《哲学研究》的新的哲学思想并不是偶然的;既然是新的哲学思想,那就有必要将其挖掘出来,加以讨论和研究。 关于第三点,麦克吉尼斯(B.McGuinness)说:“在这里,评论家们看到了维特根斯坦对构建性及系统性的哲学方法的态度的一种显著变化。很明显,这里似乎失去了祛除‘理智痉挛’的‘治疗’目标的兴趣,而这是维特根斯坦的那些‘分析的’解释者们唯一认同的哲学。”(Frongia and McGuinness,p.35)哈里(R.Harré)2008年发表论文《哲学治疗与第三阶段的维特根斯坦》指出:“人们过于把对理智病的‘治疗’当作维特根斯坦的全部事业,而在第三阶段的维特根斯坦那里,这种事业是否仍然在继续,这一点是值得怀疑的。”(Harré,p.485) 当然,“第三阶段的维特根斯坦”和“轴心命题”也遭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2010年巴索罗斯(A.T.Bassols)在其《维特根斯坦和杜撰的“轴心命题”》一文中宣布:“我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批判地审查、永久地终结在我看来被一些著名学者归到维特根斯坦身上的那种非常有害的杜撰——即所谓的‘轴心命题’,及其带来的所有东西。确实,基于这个杜撰,现在谈论‘第三阶段的维特根斯坦’是一种无法避免的时髦……”(Lemaire and Gálvez,p.83) 总之,不论是支持还是批评,都充分说明“第三阶段的维特根斯坦”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课题。尽管治疗理智病的“治疗哲学”已经成为学界公认的维特根斯坦哲学方法(该方法在《哲学研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然而人们依然有理由假定“第三阶段的维特根斯坦”转向了一种更为正面的、更具建设性的哲学考察。维特根斯坦立足于梳理轴心命题与知识的关系,刻画出了知识与轴心命题的语法特征,对知识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些都展现了哲学方法的深刻转变。 二、具有高度确定性的“轴心命题” 接下来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轴心命题”具有什么样的语法特征;二是“轴心命题”是不是真正的命题。②简单说来,“轴心命题”是维特根斯坦在《论确定性》中给出的一些具有经验命题之形式,但是对它们人们又绝对坚信、似乎不能有丝毫怀疑,因此具有高度确定性的命题。对于“轴心”,维特根斯坦是这样说的: 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我们可以怀疑,但是这是基于有一些命题从怀疑中排除了出去这样一个事实,就好像它们是那些东西转动的轴心。……如果我们想要开关门,门轴必须不动。(Wittgenstein,1969,§341) “轴心命题”即“从怀疑中排除了出去”的命题。关于这类命题,维特根斯坦给出了很多例子,比如英国哲学家摩尔(G.E.Moore)举着自己的手说的“这是一只手”,此外还有“地球已经存在了很久”、“我一直生活在地球表面,我没去过月球”、“我的身体从未在消失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出现”、“我有祖先,而且每一个人都有”、“经常发生的东西以后也会发生”、“我用两只眼睛看东西,如果对着镜子我会看到它们”、“我和别人都有大脑”,等等。(Wittgenstein,1969,§1,89,327,101,234,135,6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