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1)09-0043-08 现当代西方心灵哲学是创新精神的乐园,既呵护、培育着创新精神,又在它的驱动下进行着自己的跨越式发展。这种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自然主义和二元论这样一些解决心灵哲学问题的对立方案一方面各自独立发展,并延续着原来的对抗关系,在竞争和论辩中不断改进、完善自身,另一方面又在对抗中演绎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趋势,即原本被认为是水火不相容的自然主义和二元论,竟然在最近不仅相互靠拢、借鉴、吸纳,而且通过有些心灵哲学家的创造性探索走向了融合,以致诞生了融两者于一体的自然主义二元论这样一种似乎不可理喻的“混血儿”。当今流行且十分有影响的查默斯①和麦金等人的心灵哲学就是其典型。这里,我将把重点放在对查默斯有关思想的考察之上,并以此揭示心灵哲学这一新走向的内容、特点、实质和内在必然性。 一、“自然化转向”与心灵哲学中的自然主义 无论是从理论自身的宗旨和基本内容来看,还是就历史事实而言,自然主义都是根本对立于二元论的,至少存在着对立的一面。在西方哲学史上,自然主义早已有之,只是以前被边缘化了。它之所以在现当代备受青睐,甚至成了西方心灵哲学中解决有关问题的主要范式和纲领(至少在英美是如此),一方面得益于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另一方面是因为有像石里克、卡尔那普、蒯因、古德曼、普特南和福多等一大批著名哲学家的论证和阐发。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表达了这样的自然主义思想:能说的东西就是能用自然科学命题所说的东西。石里克等逻辑实证论者进一步指出:以为自然科学的经验方法所能到达的因果链之外还有东西存在,是应予否弃的观点。由此而形成的自然主义不仅试图对意义、真、价值、认识等作自然主义的说明,即将它们自然化,同时还设法将自然化模式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从而在现当代形成了真正的“自然化转向”。例如,它试图把关于因果性的哲学问题变成量子力学的问题,把关于真和必然性的问题变成建构主义数学的问题,把关于心灵本质的哲学问题变成认知科学中的计算机模拟问题,把哲学中关于有无抽象对象存在的问题变成纯语言学的问题,等等。 在心灵哲学中,心理现象在自然界有无本体论地位,心理学概念和理论在科学大厦中有无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自然主义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其特点在于:既维护自然科学的权威和尊严,又不轻易否认心理学的合法地位,而试图把两者调和起来。其策略就是,根据自然科学的术语来说明心理学概念。这也就是所谓的“心灵的自然化运动”。由于用来还原的理论和概念不尽相同,因此心灵自然化的种类也彼此有别,例如,早期温和行为主义的自然化的方式是根据刺激—反应模式说明心理学概念,而逻辑实证主义则试图把心理学概念还原为物理学概念,一些脑科学家如著名诺贝尔奖得主克里克则用生理学、神经科学术语说明心理现象,把两类概念看作描述同一大脑行为的、可以对应与还原的两种方式。这些尝试由于是按先后顺序出现在现当代的,因此可看作是自然化运动中所经历的不同的“转向”。最近,又涌现出了一种新的“转向”,即“生物学转向”。正如麦克唐纳所说:自然主义战略“所采取的最近一种转向就是向生物学的转向”②。 心灵的自然化遵循的仍是一般自然化的基本纲领和方法。它在本体论上的基本主张是:我们的世界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说是物理的、自然的,我们的科学本体论、心理学本体论乃至形而上学本体论都是关于自然事物及其属性的本体论。而自然事物及其属性有基本和非基本之别。前者已得到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研究和认可,因此用不着说明。后者则需要说明,而说明的方式就是分析它们与基本属性的关系。如果它们能同一于基本属性,或者在其中能找到其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或者能从科学上说明它们随附于基本属性,或由基本属性所实现,那么它们就得到了自然化。换言之,表述非基本属性的概念如能根据自然科学的原则、术语加以说明,如果在自然界中能找到其所指,或与已有自然科学的概念体系能够相容,那么就得到了自然化。能被“自然化”的东西在自然中便有地位,就是存在的,否则就是不存在的。例如,“鬼怪”、“上帝”等不能被自然化,因此我们就没有理由认为它们存在。同样,二元论所说的灵魂、纯粹的精神活动等也是如此。不难看出,自然主义实质上就是物理主义,因为它们都承认自然科学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承认科学所揭示的图景是真实不虚的。当然,两者也有差别,如前者比后者更宽容。首先,根据前者,不仅符合物理科学的东西有其存在的地位,而且符合其他自然科学、据以能得到说明的东西在自然秩序中也有其地位。其次,后者主张以物理学为基础统一所有一切科学,而前者认为,各门自然科学都有其独立性,因此都可作为自然化的根据或基础。 自然主义对心理学概念的自然化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程序使被自然化的对象具有科学上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而说明它在自然界中有其存在地位。其形式主要有:(1)概念分析,即把要自然化的概念分析为相应的自然科学概念,或者说分析制约它们运用的充分必要条件,以说明前者具有科学上的合法地位。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撇开经验研究的成果,只重视对心理概念的先验反思(即纯概念分析),揭示它们与科学概念的关系。根据这种观点,一种论断或命题的检验方法应该是:看它与人们用非意向术语所表示的现实和反事实的情况是否一致。因为一种先验的可发现的本质就是与我们的概念相一致的本质。(2)证明心理学概念是“自然种类名称”(term of natural kind)。自然种类名词是通名的一种,其所指对象是由个别的自然事物所构成的类,如水、老虎、铁、黄金等。就心理概念的自然化来说,相应的自然类型术语主要是人、大脑、神经元等。这种自然化就是试图说明心理术语与它们的联系。质言之,只要能证明意向术语也是自然种类的名词,它们便得到了自然化。(3)部分概念、部分科学的分析。这种自然化方案强调,没有科学研究及其成果,就不可能完全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与地位。如果承认心理词汇不能被取消,就必须证明它表示的要么是非基本属性,要么是基本属性。很显然,“信念”等表示的只能是非基本属性,要对其自然化,就必须说明实现它的物理、化学、生物属性及过程。如果能作出这种说明,能揭示心理属性的基本条件,那么它们便得到了自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