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第七卷第三章在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理论中占有一个显著的地位。在这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整个Z卷的规划和目标。尽管学者们在Z卷的结构和结论方面并未有一致的见解,但是他们至少承认在Z3中亚里士多德讨论了载体(
是否是实体的问题,并在这里否认了质料是实体。①不过他们同意的仅限于这一点,在许多重要的问题上,亚里士多德似乎语焉不详。亚里士多德学界对这一章从未有过满意的解释,围绕它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这些争论涉及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的核心,大致围绕以下三个问题:一是Z3是否放弃了《范畴篇》的实体的载体或主词原则——即实体是被其他范畴谓述而不谓述其他的主体,这关系到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和《形而上学》中是否持有两种不同的实体理论;二是Z3是否证实了形式是载体,这涉及形式究竟是个别的还是普遍的;三是Z3中讨论的质料是否是原始质料,对于剥离论证应当如何理解,这涉及质料在本体论中的地位问题。本文只讨论第三个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应当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的质料概念,以及它与载体和实体的关系。 Z3整章的规划在于探讨载体是不是实体,最后的结论是,质料是最终的载体,但不是实体,因为是质料是不可分的,也不是“这一个”
。看起来,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完成他的设想,没有直接回答载体是不是实体,只是说作为载体的质料不是实体。这一章的主要部分被称为还原论证或剥离论证。对剥离论证的解释和它所达成的目的在亚里士多德学界一直有很大的争议。我们先来梳理各方的解释并分析这些解释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我们试图提出一种新的解释来避免以往解释所面临的困境。 一 Z3的结构与剥离论证 我们先来分析Z3的结构和论证以便展示各种争论的路径和核心。这一章的主体论证有两大部分,一般被称为剥离论证和附加论证。在剥离论证之前,亚里士多德有几个陈述,我分别用(1)、(2)等来表示。在附加论证之后是他对整章的结论,我用“Z3的结论”来标明。下面的分析在论证层次上把1029a8-29分为剥离论证和附加论证两个部分我参照了韦丁(Wedin)的思路②,其中在剥离论证中分成S2和S3的两步参照了丹西(Dancy)的建议③。 (1)其他东西都谓述载体,而载体自身却不谓述其他东西; (2)最终的载体最是实体; (3)质料、形式和它们的复合物在不同的意义上是载体; (4)形式优先于质料,根据同样的理由它也优先于复合物。 剥离论证(1029a8-19)(我用S1等来表示论证步骤): S1:实体不谓述载体,其他东西却谓述它。然而这个说法不仅自身是不明确的,它还导致质料是实体。 S2:如果把偶性、产物和潜能都剥离掉,除了质料就没有什么东西留存了。 S3:但是,如果把长、宽、高都剥离掉,就什么也没有剩下,除非有某个东西是被它们规定的。 剥离论证的结论:如果持这样的观点,则只有质料才是实体。 附加论证(1029a20-27)(我用A1等来表示论证步骤): A1:我所说的质料,就其自身而言,既不是某物,也不是量,也不是规定存在的任何其他范畴。 A2:这是因为存在着一个被别的范畴谓述的东西,它的存在不同于谓述它的范畴。其他的东西都谓述实体,而实体则谓述质料。 A3:最终的载体,就其自身而言,既不是某物,也不是量,也不是任何别的东西,也不是它们的否定,因为这些对于最终的载体自身而言都是偶然的。 附加论证的结论:如果持这样的观点,则质料是实体。 Z3的结论:质料不可能是实体,因为它不满足可分性和“这一个”。所以,形式和复合物比质料更是实体。④ 看起来,整个Z3章的结论是剥离论证和附加论证的否定。但亚里士多德为什么能宣称质料不满足“可分性”和“个体性”因此不是实体呢?这个结论与剥离论证和附加论证是何种关系?以及在剥离论证之前的几个陈述与这一章的论证主体和结论的关系如何? 二 对剥离论证和附加论证的三种解释 剥离论证和附加论证究竟应当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学界对于这两个论证的解释充满争议,我在这里将分析主要的三种解释和它们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观点认为剥离论证和附加论证讨论的是原始质料。⑤他们说:“原始质料是最终的载体,它在变化中持存,它自身是不可感知的;它在现实性上什么也不是,但在潜在性上是一切。它不是物体,但潜在地是物体。”⑥罗宾逊(M.Robinson)就论证说亚里士多德的剥离论证证明了原始质料,并在附加论证中澄清了原始质料的意义——它自身没有任何规定性,只是纯粹的潜在性;因此亚里士多德反对实体的载体原则,认为它是不充分的并且会导致质料是实体的结论。⑦在这一章的末尾亚里士多德指出原始质料不是实体,尽管承认它是最终的载体。然而,且不论亚里士多德是否承认原始质料仍然存在很大争议。⑧“原始质料”这个概念本身在Z3中是不融贯的:如果剥离到最后剩下的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原始质料,它如何可能做主词而被实体谓述?又有,如果原始质料是最后的载体,它自身什么也不是,而所有的可感实体都是从原始质料而生成的,那么实体的生成就成了从无到有。这是亚里士多德不能接受的。再者,正如不少学者指出的,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提供的例子是“铜”,这显然不是原始质料。如此很难理解他在紧随其后的论证中指的是原始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