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享有盛誉的宋庆龄的思想发展,与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她在忠实继承新三民主义的同时,又极大地拓展了新三民主义;赋予了新三民义新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特点。宋庆龄思想的这种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动性和自主拓展的创造精神,不但曾经对社会和革命的发展与进步起过重要作用,就是在今天也仍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急剧发展,使宋庆龄树立了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她急切地希望能在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中发挥自己的作用。”〔1〕正是这种纯洁的革命动因, 使她在以后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曲折,不管环境有多么复杂和险恶,她总是能够无私无畏,不顾一切艰难和挫折,勇往直前,甚至不惜生命危险,坚持做好各种革命工作,经受住了革命曲折发展过程中的严峻考验。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积极拥护支持协助因革命屡遭挫折和失败而处在极度困境中的孙中山。之后,孙中山对旧三民主义作出适应革命发展要求的新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新政策,建立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掀起了革命的新高潮,把革命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孙中山为国民党制定的新纲领和政策,同中共的最低纲领基本趋于一致,从而标志着他初步完成和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主义到新三民主主义的伟大转变。孙中山思想的这种飞跃发展,除了与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帮助、促进以及他作为一个伟大民主革命先驱所具有的崇高思想、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关外,宋庆龄的努力和支持协助也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宋庆龄为孙中山思想的这一重大转变和新三民主主义思想与三大政策的形成与确立作出了开拓性的杰出贡献。 孙中山新三民主主义和三大政策,是宋庆龄继续坚持革命的旗帜,同时也是她进行革命实践、参加实际战斗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她明确指出:“孙中山最宝贵的遗训,就是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因此我们要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就必须要坚持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宋庆龄不仅深刻认识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极端重要性,而且还深刻认识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相互关系,特别是深刻认识了贯彻执行三大政策对于坚持新三民主义的特殊的重要意义。她说孙中山在制定新三民主义的路线时,也特别重视三大政策,以“制定三大政策的行动纲领来加强三民主义。”〔2〕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统一的、完全一致的, 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的理论基础,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政策保障。要坚持新三民主义就不能没有三大政策,而要实行三大政策,也不能不坚持新三民主义。二者互相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通过贯彻和运用三大政策来坚持三民主义,是宋庆龄的一个重要思想。宋庆龄在长期艰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她对如何继承和坚持实行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一个重要思想原则。这就是适应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精神和要求的,她就拥护支持;相反不适应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精神和要求的,就加以反对。当然,宋庆龄同样不是以僵化和教条主义的态度来对待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而是把它灵活地运用于革命的实际。为此她结论性地明确指出:“我个人的路线是明确的。……在与国内军阀及外国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只有正确地配合运用由三大政策所产生的革命力量,革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3 〕”很明显,宋庆龄是把孙中山制定的三大政策作为坚持三民主义、坚持革命的重要武器来认识和运用的,这比之于她在外国求学期间,把从西方文化中学来的民主、自由、博爱,作为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武器来说,显然是大大地深化了和拓展了。 通过贯彻和运用三大政策的革命实践来拓展新三民主义是宋庆龄的又一个重要思想和策略。在孙中山的思想和事业遭到蹂躏践踏的危难之际,宋庆龄以她的无限忠诚和坚定的原则性,高举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旗帜,以三大政策为武器,同国民党新军阀和一切违反孙中山三大政策的人和政治力量进行了坚决斗争。宋庆龄不仅坚持而且加深了对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并以她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独特的思想和新鲜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而且有些突出的方面,在其广度和深度上还超越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范围,达到了更高的思想境界和更高的发展阶段。 (一)充分认识和肯定了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牢固确立了依靠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众所周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孙中山没有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对帝国主义抱有“希望”,幻想依靠少数军阀来进行革命。宋庆龄在实践中,吸取了这一教训,弥补了孙中山在对待群众问题上的不足,逐渐认识了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她认为“工人农民是革命的两大基本群众”,他们不仅是进行革命的“基础力量”,同时他们还是建设新中国的坚强的“新柱石”〔4〕。 为此,“我们要使革命运动具有生命和切合实际,就必须要把他们吸收进来”。宋庆龄更侧重于动员群众参加革命,取得群众对革命的实际支持,显然,这就比仅仅是“扶助农工”,具有了更深远更积极的意义。宋庆龄不仅弥补了孙中山对群众认识的不足,而且她还把对群众的这种新认识新思想与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紧密结合起来,将新三民主义归结为是“领导群众与加强群众的政策”〔5〕, 从而把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置于更广泛和更牢固的群众基础之上。这样,重视群众、保护群众、支持依靠群众就成为了宋庆龄拓展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思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也是她思想发展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和优点。正是由于宋庆龄对工农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她就非常重视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特别关心工农的疾苦和生活,激励他们积极支持和参加革命斗争。她认为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根本则是土地问题。宋庆龄极大地发展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思想,明确表示赞成和支持共产党提出的土地革命口号,指出:“中国社会经济改革的基础就是土地革命”,“没有土地革命就不可能推翻封建制度,土地革命如果不能实现,整个革命就不可能有任何发展。因此,谁反对土地革命,反对千千万万的农民获得经济解放,谁就站在反革命阵营那边。”〔6 〕显然这时宋庆龄已经正确认识到了土地革命不但是推翻封建制度实现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同时也是解决广大农民民生问题的一个根本的极其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