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名字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之间的相识交往和结下的友谊,为中国现代历史写下绚丽多彩的一笔。然而,在他们的晚年,两人之间却发生了巨大的冲突。毛泽东对刘少奇的看法和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将刘少奇打倒。这一全国最大冤案,给历史和人民留下许许多多思索。 (一) 湖南长沙,是刘少奇和毛泽东最初相识的地方。 1922年5月,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任区委书记, 区委机关设在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22号。 这年6月,刘少奇从俄国东方大学回国。他先赴上海, 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秘书。7月,因斗争需要,被中共中央派回湖南故里, 参加毛泽东领导的中共湘区委员会,协助毛泽东工作。8月初, 刘少奇从上海回到长沙清水塘。在这里,刘少奇和毛泽东相识了。彼此的智慧、气质、性格及远大抱负都给对方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这一年,毛泽东29岁,刘少奇24岁。 9月初,毛泽东根据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命令, 经湘区委研究确定,派刘少奇去安源参加领导安源路矿的工人运动。9月14日, 安源路矿17000名工人,在毛泽东、李立三、 刘少奇的领导下成功地举行了大罢工。当时,安源工人集体创作的《劳工记》中曾称毛泽东“好智谋”,“办事是能人”,赞刘少奇“胆量世间稀”,“教育工人最关心”。这既是对毛泽东和刘少奇在安源路矿工人罢工运动中所起作用的称赏,也是对两者亲密关系的讴歌。 1923年4月,刘少奇与他的第一位妻子何葆贞在安源俱乐部结婚。 他们的牵线人是杨开慧和毛泽东。 6月,毛泽东赴广州出席中共“三大”, 被选为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局秘书,留在党中央工作。刘少奇则根据毛泽东行前的决定,接任李立三的工作,继续留在安源领导工人运动,并创办了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党校。在当时工人运动转入低潮情况下,安源俱乐部红旗不倒,被称为“小莫斯科”,这是因为刘少奇正确执行了毛泽东提出的“弯弓待发”的灵活策略,审时度势的结果。刘少奇领导工人运动的杰出才能,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7月15日,汪精卫也撕下革命伪装,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刘少奇奋起反抗蒋介石的反共政策。毛泽东所领导的全国农民协会发出《讨蒋通电》,刘少奇也发动湖北工人纠察队和湖北总工会,发出《讨蒋通电》,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和刘少奇都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开始新的战斗。 八七会议一结束,毛泽东就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去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并领导了秋收起义。同年10月,进军井岗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而此时,刘少奇奉党中央之命,开辟另一战场,赴天津出任顺直省委书记,着手恢复与发展被敌人破坏了的地下党组织,开始了他的白区工作生涯。 1930年6月,刘少奇奉命率领中国工人代表团赴莫斯科, 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并被选为职工国际执行局委员,1931年秋,回国出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部长。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召开。 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领导机关占据统治地位。1932年前后,毛泽东与刘少奇都受到王明、博古“左”倾冒险主义的排斥和打击。 他们批判了毛泽东所坚持和制定的一系列正确政策与制度,彻底剥夺了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正确领导。刘少奇也被扣上有“右倾机会主义倾向”帽子,撤销了中共中央职工部部长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的职务。 在“左”倾冒险主义的狂涛面前,毛泽东和刘少奇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毛泽东曾给刘少奇写信,对刘提出的白区工作和工人运动方针大加赞赏,鼓励刘结合白区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刘少奇也曾敬佩地对人说:毛泽东同志领导苏区红军,执行“保存有生力量”,打仗“赚钱就干,折本不来”的方针是正确的,所以红军力量越斗越强。 (二) 1934年10月,毛泽东和刘少奇一道随同中央红军踏上了漫长的征程,并参加了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 毛泽东做了长篇重要发言,深刻地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所犯的一系列严重错误。刘少奇在发言中,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批评和揭露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周恩来、王稼祥、朱德、邓小平、刘少奇等支持下,以压倒多数,改组了党中央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对刘少奇在遵义会议上的表现是十分满意的。会议期间,毛泽东向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介绍刘少奇时说:“这是刘少奇同志,很早的党员,中央委员,党内著名的工人领袖。”信赖和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刘少奇为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为贯彻遵义会议决议精神,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所以邓小平说:“1935年1月,在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遵义会议上, 刘少奇同志坚定地支持了毛泽东同志所代表的正确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