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战时体制主要指政治体制和军事体制。国民党战时体制对抗日战争影响极大。它的嬗变与国民党的抗日态度、战略方针的变化以及中国政局的走向密切相关。国民党战时体制的嬗变经历了建立、调整和扩大三个阶段。本文拟将其嬗变的过程和利弊作一初步探讨。 一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称之为“第一期抗日作战”。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全国人民抗日救亡怒潮的推动以及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在这个阶段中,国民党的抗日态度是比较积极的。7月17日, 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动员抗战的谈话,表示了反对日本扩大侵略的强硬态度。8月14 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表明了国民政府对日抗战的立场。8月16日,国民政府下达国家总动员令,建立战时体制。与此同时, 国民党确定的对日战略方针是:“举全国力量从事持久的消耗战,争取最后胜利”。也即“利用我优势之人力与广大国土,争取持久消耗战,一面消耗敌人,一面培养国力,俟机转移攻势,击破敌人,争取最后胜利。”〔1〕具体口号是“以空间换时间。”为了执行片面抗战路线, 为了实现持久消耗战的战略方针,国民党迅速建立了战时体制。 第一,设立国防最高会议。1937年8月12日, 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决议撤销原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设立国防最高会议,作为全国国防最高决策机关,统筹抗日救亡大局。该会的职权是,决定国防方针、国防经费、国家总动员以及其他与国防有关重要事项等。该会的成员,“涵盖了中枢党、政、军各方面的首脑人员。”〔2 〕在党的系统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各部部长;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在行政系统为五院正副院长,行政院秘书长与各部部长。在军事系统为军事委员会委员,正副参谋总长,各部部长。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为主席,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为副主席。国防最高会议突出之点有二:一是用法律形式授予主席特殊权力,规定“在作战期间关于党、政、军一切事项国防最高会议主席得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这一条是最高统帅的紧急命令权”。〔3 〕二是国防最高会议和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的关系。起初,该会对中央政治委员会负责,同年11月16日,中央常委会又决定国防最高会议代行中央政治委员会的职权。“国防最高会议的运作,有机密性,并与军事、外交、财政、经济、交通等有紧密的协作,富有战时体制的色彩。”〔4〕 第二,改组军事委员会。抗战爆发后,“形势促使要组织一个军政府彻底从事对日抗战。军方认为,要有个大本营或司令部作为战时的政府。于是决议改组军事委员会为大本营。”〔5〕8月12日,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公推蒋介石为陆海空军大元帅, 以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统帅部。 27日,中常会又决定授权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组织大本营,行使三军最高统帅权,并统一指挥党政。30日,蒋介石提出“未经宣战不必另设名目,即以军委会主持战事可也。”〔6〕从8月起,蒋介石着手改组军事委员会。改组后的军委会,权力更集中了,取消了原来的两个副委员长,只设委员长一人,由海陆空军大元帅兼任。编制扩大了,职权范围也扩大了,其中经过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起初将原军委会四厅三处扩大为第一部(作战),第二部(政略),第三部(国防工业),第四部(国防经济),第五部(国际宣传),第六部(民众组训),后方勤务部,卫生勤务部,国家动员设计委员会等机构。10月旬,增设军法执行总监及农产、工矿、贸易三个调整委员会,并于此三个调整委员会之下设水陆运输办事处。这样,军事委员会不仅是一个军事机关,而且管辖到政治、经济、司法各方面。11月,军委会机构进行调整,将中央党部的组织、宣传、训练三部暂归军委会指挥。军委会第二部取消,其职权和总动员有关的事项则归入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办理。第五部取消,其职权归中央宣传部办理。第六部与中央组织部、中央训练部合并。于是,中央党部的工作系统也纳入了军事委员会,达到党政军一元化的目的。然而,军委会由于机构庞大,指挥欠灵活,便于1938年1 月,再次进行调整,将军事与政治、党务各回复其原有系统。中央党部的组织、宣传、训练三部脱离军委会,重归于党的系统。军委会第三、四两部,资源委员会,农产、工矿两调整委员会并入行政院的经济部。军委会第一部和参谋本部并为军令部。原行政院的军政部改隶军委会。军委会第六部和政训处并为政治部。训练总监部改为军训部。卫生后勤部与后方勤务部合并。总办公厅、秘书厅并为办公厅。水陆运输联合办事处改隶行政院的交通部。原隶军委会的禁烟委员会总会改隶行政院的内政部。原隶军委会的贸易调整委员会改隶行政院的财政部。经过这次大的调整,军委会组织更为健全,灵活有力,军委会由无所不包的组织,转变为真正的全国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和最高统帅部。同年1 月17日修正公布军事委员会为战时最高统帅组织系统,军委会直隶国民政府,设委员长一人,由正副参谋总长、军令部、军政部、军训部、政治部等部长及军事参议院院长为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