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当代中国史研究呈现出整体推进、稳步发展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出版的国史著作不下30部,有关当代中国史研究的论文逾200篇,内容涉及每个历史时期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 教育和科技等各个方面。 一、国史总论 本年度《当代中国》丛书出版了司法行政、工商税收、电力工业、文字改革、图书馆事业等卷;《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出版了《叶剑英传》;《全国百家大中型企业调查》丛书出版了《辽宁发电厂》、《贵州茅台酒厂》、《古汉药业集团》、《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等。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国史研究的成果。个人研究著作首推刘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小通史”系列中的一本,也是国内第一部个人独立完成的共和国通史,下限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该书在体例编排、行文及一些重大问题上,都颇具创见〔1〕。 此外,在国史研究方法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工业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反腐败斗争等专题的研究上成果较为突出。 关于方法论,张启华《研究国史的几个方法问题》以国史前30年,主要是1956-1966年为例,阐述了研究国史必须把握历史发展的逻辑线索和历史主干,以及如何正确地从总体上评价历史。把握历史内在的逻辑线索的根本方法是运用矛盾的法则〔2〕。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陈雪薇《探索和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考》指出,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20年探索正确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其探索中的失误和教训的纠正和借鉴〔3〕。 汤应武《建国后党为实现现代化做的五次重大部署》,把建国以来党对现代化经济的发展战略归纳为五次重大部署,即三个五年计划:实现国家工业化;十五年:“超英赶美”;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23年:现代化远景蓝图;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文章认为前四次部署均存在急于求成、目标过高的问题而最终落空,第五次部署则是明确的、具体的、定量化的、 与世界经济相联系的和切合实际的〔4〕。陈夕《从工业化到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发展战略选择的宏观描述》则认为,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发展战略的目标选择经历了“工业化”——“四个现代化”——“现代化”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是文字表述上的变化,也不是后者对前者的全部否定,而是一步比一步丰富与完善,是一种更高阶段上的“扬弃”〔5〕。 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策和重要的政治制度。对此,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靳士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中国特色及意义》认为,自治制度高度的原则性、自治形式极大的灵活性、自治权利的广泛性、自治机关职权和民族干部职责的双重性构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鲜明的中国特色,而且有着重要的意义〔6〕。 李建辉《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一文回顾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主张的提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过程。文章将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分为内蒙古、新疆、宁夏和广西、西藏四种不同方式〔7〕。 反腐败斗争是近几年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之一,寻找历史借鉴成为国史、党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方面的文章有李雪勤、李雪慧《新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历程》〔8 〕和宇剑《新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历程与启示》等。李文重点论述了反腐败的机构设置和法律法规。宇文则大胆地提出,体制上存有的弊端、监督制衡机制不力、惩制力度不强、思想政治工作弱化是腐败产生的重要原因〔9〕。 二、关于前七年的研究 1995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45周年,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抗美援朝战争进行了研究。其中有两篇回忆文章颇引人注目:崔伦《忆抗美援朝战争的通信保障》〔10〕、徐信《我率187 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些经历》〔11〕。两位作者均为抗美援朝战争的亲历者,又是志愿军指挥员。他们分别从宏观和中观角度回顾了这场战争的某个侧面,提供了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关于朝鲜战争中中国出兵问题的探讨,一直是学术界注意的热点。张晖《关于朝鲜战争中中国出兵问题的探讨》一文分析了在1950年10至12月中国军队入朝前后的一段时间内,美国军方的反应:1.认为中国不能或不敢出兵。2.对中国出兵的战略意图不明。3.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力规模把握不准。4.对中国军队最高指挥官判断失误。文章认为,正是这些错误判断,使美李军在战争初期不明真相,惊慌失措,遭到惨败〔12〕。 徐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目标的确定》指出,抗美援朝战争追求的胜利目标与以往的战争不同,已不再是全歼战区内的敌军或彻底打败敌人的全胜,而是达到了保卫自身安全和履行国际义务的目的后即以休战(停战)的和平方式结束军事行动〔13〕。齐德学《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经验及意义》从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战果、损失及战场进退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的军事胜利〔14〕。从新的视角研究抗美援朝运动的还有周鸿《论北京市抗美援朝运动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沈志华译《80 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朝鲜战争的政策分析》等文〔15〕。 1995年适逢农业合作化高潮40周年,对农业合作化的研究再度成为热点。高化民《农业合作化的成功经验》采用和苏联农业集体化进行比较的方法,认为中国的农业合作化有4点成功经验:1.创造了逐步过渡的形式。先进行土地改革,然后是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2. 采取工业化与农业改造并举的方针。3.通过和平的道路,让富农入社, 从而消灭富农阶级。4.在运动中始终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农业生产逐年增长〔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