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属于统计学范畴,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管理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关于人口出生死亡、迁徙变更登记等的一项登记制度,用以记载和反映住户人口基本信息,为国家进行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在国外,户籍只是便于居民管理而实行的登记制度,没有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之分。美国户籍只进行公民出生、死亡登记,公民可以自由迁移,但公民的生活状态必须符合迁移和移居地卫生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如需要有一定的住房面积、有稳定的收入等,否则将出面予以法律制裁,以维护一个城市的和谐与发展。法国的户籍信息比较全面,并与就医、存款等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居民移居没有任何强制性的行政措施,只要本人愿意,移居前只需通知以前的社会保险机构,将其个人资料转到新住址所在地的相应机构即可。日本实行的是“户口随人走”的制度,以每个人的居住地为基础设立,颁发标明其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别、与户主的关系等信息的住民票,住民票是完全随着住址移动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户籍管理制度呈阶段性变化:1953-1957年,由城乡统一的“迁徙和居住的自由”户口登记到逐渐限制和控制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户籍制度转变;1958-1978年,以1958年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标志,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制度;1978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人口流动性逐渐增强,由城乡二元户籍引发的“城乡二元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看似表面的户籍制度改革已引起各级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 一、我国户籍制度的功能 户籍制度是一种按住户登记的人口管理制度,但我国的户籍制度框架却被附加了过多的权利,演变成与户口性质和登记地相挂钩的权利界定和利益分配制度。目前与户籍挂钩的个人权利约有20多项,涉及政治、就业、教育、社会保障、计划生育、义务兵退役安置和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各个方面权利,而且不同发展地区有所不同。户籍制度之所以备受关注,正是因为它与公民的权利分配全面挂钩,除了发挥一般的人口管理功能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还承担了其他重要功能。计划经济时期,在粮食短缺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户籍制度主要发挥了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作用,以保证工业化的积累和保护城市就业,同时借助工农产品剪刀差为城市工业提供原始积累,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面向城市居民包括全面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幼托、养老等广泛的福利制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粮食供应日渐充足和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迅速增长,户籍制度限制人口流动的功能逐渐弱化,户籍成为保护城市和本地人口社会福利的主要工具,同时也借助“公共利益”强制分配农村集体土地收益为城市化的不断扩张与发展提供财政支持。从本质上看,借助户籍管理手段保护既得利益,同时也起到了稀缺资源在城乡、地区间的强制分配作用。计划经济时期分配的资源主要是粮食和就业机会,是国家战略的要求,改革开放以后分配的主要是社会福利,是既得利益主导的结果。 我国的户籍制度构筑了“农业户口”与“城市户口”在实际利益上的不平等,被人为地附加了政治的、经济的和福利化功能,制造了特有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等级制度,成为差别化分配各种利益的最直接载体,割裂了城乡关系,制造了城乡不平等和巨大的差距。 二、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实践 户籍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重点在于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消除城乡不平等。重庆市于2007年被国家确定为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并把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作为城乡统筹改革的突破口。重庆市社会科学院2007年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研资料表明,全市富余农村劳动力在900万人左右,但受制于现行户籍制度,大部分劳动力难以真正实现转移。从2010年1月起,重庆市正式启动户籍改革,并初步形成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及《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方案》,于2010年8月15日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实施,设计了土地、社保、教育和卫生等10个方面的政策,按照“统筹规划、自愿有偿、积极稳妥、综合配套、促进发展”的基本原则,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解决有条件农民工及新生代农民工转户进城为突破口,对农民转户进城设计了“3+5”政策体系:对农村居民转户后承包地、宅基地的处置,设定了3年过渡期,允许转户农民最长3年内继续保留宅基地、承包地的使用权及收益权;农村居民转户后,可享受城镇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和医疗政策,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真正体现“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计划2010-2011年两年,将338.8万农村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力争到2020年实现1000万农村人口转为市民,城市化率从目前的28%上升至60%多。正如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形象地比喻:进城农民将穿上城市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五件衣服”,同时脱掉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件衣服”。脱掉的三件衣服核心是“土地”,土地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为了使改革稳妥推进,重庆市在路径上选择渐进式的改革模式,灵活处理农民转户进城后相关土地权益的保障问题,尝试通过建立转户居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的弹性退出机制,以合理的过渡期来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在给农民穿上城里的“五件衣服”时,暂时不脱下农村的“三件衣服”,即暂时保留他们对承包地、林地、宅基地的收益,缓冲时间大约为三年。同时,考虑到现实情况,方案设计上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仍设有一定门槛。准入标准从就业年限、社保缴费年限和住房情况等方面设计。户籍准入按宽严有度、分级承接原则,对进入主城适度放宽;进入31个区县城市,采取进一步放开落户条件;对于进入乡镇则是全面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