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1)03-0056-03 三年严重困难时期(1959-1961年),我国相当多地方曾发生人的非正常死亡,有的地方甚至发生饿死人情形,切肤之痛,永志不忘。 严重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究竟有多少?国内外众说纷纭,争论激烈。据1983年《中国统计年鉴》(由国家统计局编,以下简称《年鉴》)和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人口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由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公安部三局编,以下简称《汇编》)的“全国历年户数、人口数表”:1960年全国人口为6.6207亿,比1959年的6.7207亿减少整整1000万。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说:“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一千万人。”① 我国西安交通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蒋正华等人依据1953年、1964年、1982年全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和1981年死亡普查数据,经反复研究,建立了我国人口变化的数学模型。蒋正华从人口变化数学模型,估算出1958-1963年我国非正常死亡人口为1700万。这个数字得到国家统计局、公安部、国家计生委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审定、认可。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认为,蒋正华的研究和计算方法科学性更高些。他充分肯定蒋正华的计算方法和研究结果。按蒋正华人口变化数学模型推算,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1959年只减少237万人②,而不是1000万。 美国人口学家科尔推算我国1958-1963年非正常死亡人口为2700万。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和布热津斯基在《大失控与大混乱》书中也认为是2700万人。 国内研究者有死亡3250万、3500万、4000万、4400万等不同估算。金小丁在《“饿死三千万”质疑》一文中说,“经西方和海外中文媒体的广泛宣传,三年大饥荒‘至少饿死三千万人’似乎已成为主流共识,甚至得到一些中国官方媒体和机构的非正式的认可。”金小丁经过研究认为:“这个流行甚广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和逻辑合理性。”③杨继绳在《大饥荒期间中国的人口损失》一文中对国内研究者提出的不同推算法和人数进行介绍和评论,并提出了自己的估算结果:“在大饥荒期间,非正常死亡中国人数大约为3600万,应出生而没有出生的人数大约有4000万人。大饥荒使中国人口损失大约7600万人。”④杨继绳在《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2008年香港天地出版社发行)一书的前言中又说,我国大饥荒人口损失,超过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和抗日战争,也超过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任何饥荒,其根本原因是“极权制度”。也有人对杨继绳等人的数字提出异议,认为推算方法不科学,甚至提出这是昧着良心说瞎话。 现在,有些人一开口就是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几千万人。四川省原政协主席廖柏康说:四川省1960年至少饿死1000万人⑤。四川省是重灾区,饿死人较多,这是事实,为此四川省委主要领导人在“文革”中受冲击也严重。倘若7300多万人的四川省一年减少1000万,那意味着除去正常死亡的以外,每7.3人中就有1人被饿死。这是真的吗?《汇编》“人口自然变动表”数据是:四川省1960年出生109.3万人,出率为15.37‰;死亡339.8万人,死亡率为47.78‰;人口减少230.5万,自然增长率为-32.41‰。1961年全国人口锐减已被遏制,但由于四川省领导贯彻中央的政策措施不力,四川省人口仍比上年减108.6万人,自然增长率为-16.36‰。《汇编》“户口、人口数表”的数据则不同:四川全省1960年为6854.0万人,比上一年的7372.3万人减少518.3万;1961年又比1960年减少386.7万人。当然统计会存在严重的瞒报和误差,但无论如何不可能一年减少1000万人,不可能一年里每7.3个四川人中就有1人被饿死。 我认为,国内外有关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的种种数字的推算都与1960年比1959年人口减少1000万有关。我在《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1993年)一书中对1960年比1959年人口减少1000万表示怀疑。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不多不少、正好减少一千万整,是否为某领导人所说;二是《年鉴》减1000万与当年自然增长率严重不符。《年鉴》公布的1960年自然增长率为-4.57‰,按此推算只减少304万,而不是1000万;1961年自然增长率为3.78‰,应增加250万人,而不是减少348万人。 金小丁在《“饿死三千万”质疑》一文中说,他在2006年初曾拜访李成瑞。他向李提出了两个怀疑(也是笔者上面所说)的问题。对整数1000万人,李成瑞说,那是个巧合,在万位数下是有零头的,被舍掉了,绝对没有任何政治干预。对总人数与自然增长率的矛盾,李解释说,这是当时按照两种不同渠道得到的实际结果,确实表明数据不准确,但又无法确定哪个数字更准确,所以决定如实发表,同样没有受到任何政治干预。 我相信李成瑞和金小丁讲的都是真话。但我对1960年人口减少1000万的疑虑并未完全消除。 对两个明显不一致的数字,在公布前“无法确定哪个数字更准确”时,只能“如实发表”,这种态度当然是可取的。在那时“无法确定哪个数字更准确”,可以理解,但在今天则要尽量弄清,看哪一个数字更接近实际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