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0月,抗日战争已进行到第7个年头,国民党政权发起了“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国民党役政百病丛生,军队兵员补充一直比较困难,以致在四川等地出现了抓壮丁的惨状。但是,该运动一经提出,从军浪潮迅速扩及整个国统区,其间还有不少沦陷区青年,通过敌伪封锁线,逃出参军。不足百日,登记从军人数就达13万①,国民党当局很快组织了一支“青年军”。该项运动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学术界长期以来对其少有问津,仅有的几篇文章在从军运动的缘起、发展阶段问题上认识不清,结论片面武断;而对从军运动的发动、青年军的组织管理及归宿等问题更是缺乏深入系统的阐述。甚至有个别文章的史料张冠李戴、重要统计数据严重失实。② 本文利用当时的报刊、诸多亲历者的回忆及档案等大量原始资料,拟重新阐释抗战末期发生的这一重大军政活动,以还其历史原貌。 一 从军运动之缘起 “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发轫于1943年底。其时,由于国民党基层政治腐化不堪、农民生活日益恶化、士兵保育工作低劣骇人以及征兵过程中的种种流弊,国民党政府的征兵工作遭遇极大困难。避役抗征现象甚为普遍,前后方都有大批逃亡,各部队缺额很大。补充既已不济,训练自无从谈起,所以每遇战事,即“持枪而战,武器使用未曾熟练,无法发挥战斗效力”。③ 士兵征集的不善导致国民党军队战斗力每况愈下。另一方面,为支援英美盟军对日作战,保卫滇缅路,中国在1942年编组远征军,紧急入缅参战。中国远征军在自然地理条件极为恶劣的异域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但自己也付出了巨大代价。远征军动员入缅总兵力约10万人,到8月初先后撤到印度和滇西的仅有4万人。④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开始了缅北反攻战。次年5月,滇西远征军也开始反攻。当时,这些部队几乎全是美械装备,训练亦由美国教官担任。缅甸及滇西战场形势的发展及部队装备训练的改变亟需补充大量高素质兵员。1943年底至1944年春的知识青年从军热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1943年11月6日,国民政府军政部饬令川省各县市选送300名知识青年补充驻印军,限下月中旬转送出国。时间紧,任务迫,为圆满完成任务,四川军管区决定发动知识分子自愿参加。该区参谋长徐思平借出巡视察之便广为宣传督导。13日,徐在绵阳召集士绅机关法团及中学以上学生演讲,听者“深为感动,无不慷慨激昂,当晚有绵阳中学学生邱永森等十五人,到徐参谋长驻地,申请愿服兵役,并具誓词”。此为学生集体志愿从军之嚆矢。15日,徐又在三台县出席东北大学纪念周,详陈青年服兵役之理由,闻者“唏嘘欲泣,大有投袂而起之势”。当场即有男生15名,女生4名申请参军。16日,徐复召集中学以上学生2000余人讲演,当场又有男生200余人,女生30余人请缨。是日晚,应学生之请,徐在东北大学礼堂作演讲。参加者为三台各机关法团首长,该校教授、学生800余人,尚有外来中学生等2000余人。演讲结束,国立十八中学女生林霖等30人泣请从军。针对学生从军热潮逐日高涨的情势,三台县政府遵照师管区规定,于20日成立远征军新兵大队,同日起举行体格检查,由师管区军医室、县卫生院及联合医院各院长,率同医官10余人主持。截至12月7日,参加检验学生631名,录取213名。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由此正式拉开帷幕。11月下旬,四川军管区扩大了对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宣传。徐参谋长并省市政府、党部、三青团部要员分赴各地讲演,新闻界广事宣传,四川、光华、燕京、华西、金陵、齐鲁各大学校长亦均“力为协助宣达”,收效颇宏。截至1944年12月,川省22个师管区,志愿报名学生及公教人员达27129名;此外,重庆市尚有报名者6772名。⑤ 闻川省各界知识青年从军风起云涌的消息,湖北、西康、陕西、甘肃、河南、绥远、青海、江西、福建、安徽、浙江、广东、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17省纷起仿效,均收到明显效果。据统计,自1943年11月起,至1944年10月底,自动申请入伍者共37258人(内含女生2142人),经检查合格者20187人。这批人在编训后,依军事需要分发驻印部队、空军及国内部队服役,其拨在国内部队者,以充任步兵及炮兵为多。⑥ 以上实为抗战末期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第一阶段,亦可视之为“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先声。该阶段尚属局部自发实施,动机亦比较单纯,基本上是为了提高作战部队的知识水准,以配合盟军对日作战,并藉此开拓兵源,改良役政。 看到国统区民气沸腾,学生及公教人员主动请缨者日众,国民党政府决定扩大知识青年从军规模,将从军运动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即国民党中央政府发动、全面展开的新时期,亦即发动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该运动的性质随之发生一些变化。而以往的学者不论褒贬,皆把两个阶段混为一谈,与历史真相大相径庭。下列材料足以揭示国民党当局发动这场运动的真实动机。 1944年10月11日,从军大会召开的第1天,就讨论了两项重要内容:一是关于青年军干部选拔的条件;二是要求“应征人在集中之前,应有短期之训练,对于精神与政治之训练,尤需特别注意”。⑦ 后来在青年军征集与编训过程中,很多地方又都出现了强迫入党入团现象。陕西宁强的王中岳回忆:该县所征青年军在留西安期间,领队县党部书记长刘明达“多次给宁强从军的人训话,要大家注意‘异党活动’,并不经任何人同意,即把三十八人全部编报为‘国民党员’”。⑧ 陕西白河的谭先正说:“当时省国民党部和三青团团部要求从军青年都要具有一个政治立场,因此没有党团籍的青年,国民党和三青团争相吸收。”⑨ 青海化隆的牛浩称:“在我们初入营时,规定凡参军青年都得填表入三青团或国民党。像与我一块的士兵晏旌善(乐都人)入了三次团(学校一次,投军一次,入营又一次)。还宣称:你们是知识青年远征军。不但有知识,且在政治上也得用‘三民主义’武装起来。所以每个士兵过去是否入党入团,这次就稀里糊涂都填了表。”⑩ 福建漳州的苏宗谢亦说:“国民党为了钳制青年思想,规定凡参加青年军的人都要参加国民党或三青团,非‘党、团’员都要办理入‘党’入‘团’手续。我就是这样在海澄县参加国民党的。”(11) 据统计,部分省份征集青年人员的政治面貌比例如下:绥远400人,其中党员125人,团员275人,党团员共占比例100%;广西284人,党员104人,团员119人,共占78.52%;甘肃6820人,党员1320人,团员4870人,共占90.76%;宁夏285人,党员96人,团员142人,共占83.51%;河北203人,党团员8人,党员107人,团员83人,共占97.54%;青海1000人,党员452人,团员548人,共占100%;河南首批出发从军青年2015人,党员325人,团员545人,已入党团但党团证尚未领发者1145人,共占100%;第二批1144人,党员95人,团员428人,已入党团员,党团证尚未颁发者618人,共占99.74%;陕西9868人,计党员4241人,团员5384人,共占97.54%;山西553人,已入党者约300余名,其余200名在集训期间均已分别介绍履行入党手续。(12) 总之,在此次从军运动中,强迫入党入团现象相当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