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11)04-0058-010 一 刚一看到《女同志》这个标题,我还真以为是写女同性恋的小说呢。打开翻着看了几页,才知道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连西方女性主义者叫做“姐妹情谊”的类似女同性恋的影子也没有。“同志”成为同性恋的同义词,在西方乃至港台和我国南方一些大城市已渐渐普及开来,我的书架上就有一本研究同性恋文学的著作,标题就是《台湾同志文学研究》。曾几何时,“同志”这个在我们这里曾经作为一个标志着光荣正确也关系到个人乃至全家人生存荣辱的政治身份的共名性称呼,如今已在不知不觉之间变得暧昧不明了。回想那个时候,谁的名字后面如果不幸忽然问没有了“同志”这个词,就意味着你已经被踢出了“人民内部”这个政治范畴,成为“敌人”或成为“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了。你的家人、亲人就得与你“划清界线”,就得离你远远的,以示其“革命立场坚定”、“阶级觉悟高”。如今范小青这部以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女性万丽为主人公的小说,写了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进入各级政府机关工作的10来个女性人物,并把标题定为《女同志》,我想她并不是不知道当今“同志”、“女同志”这个称呼的暧昧性或歧义性,而很有可能她就是要借着这个暧昧性或歧义性之便,而对近20多年间在各级政府机关工作的女性人物群体与个人的工作生活与命运做出自己的观照表现与阐释。同时,自然也不能排除其小说题材的特殊性所带来的“命名”的困境。“同志”这个命名所指与能指的变化,在人们的意识中是不知不觉的或无意识的,到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至少在职业分工范围内,一些过去被划入自由职业者的教师、作家、医生、记者、学者等等的女性,已在人们的不经意间被称之为“女教师”、“女作家”、“女医生”、“女记者”、“女学者”等等而不再称“女同志”了。那么,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女性人物叫什么呢?一般来说,当具体指某一个女性人物时,一般是和男性人物一样,以其所担任的官职前面冠以姓氏,如王科长、李处长等,可是,做为一个在政府机关工作如今叫做“从政”的女性群体该如何称呼呢?或许除了仍然沿用“同志”这个称呼并在前面冠以性别为“女”的“女同志”以外,也没有或难以找到别的更恰当的称呼了。我注意到小说中唯一一个进入单位“一把手”的市妇联主任是位“女同志”,可她却自始至终被称为“许大姐”而不是带官职的如男性“一把手”那样被称为“周书记”、“向秘书长”、“许主任”等。这种官场称呼上的人们习焉不察的现象,反映了一种直到如今仍然如此的“性别集体无意识”。“女同志”这个命名的暧昧性歧义性,恰恰又反映了当前进入政界或曰官场的女人生存与精神状态的暧昧性歧义性,与一定程度上的尴尬难言。在依然以“男同志”为主体的政界、官场上,“女同志”与“男同志”真的是“都一样”吗?二者作为一个性别群体,“她们”与“他们”真的能够“都一样”吗?就是作为同一个“性别群体”中的“这一个”与“那一个”,也很难说是“都一样”。所以,暧昧也好歧义也好,相对于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如小说里的万丽、陈佳等女大学生女研究生加入到政府机关工作之中或叫做进入“从政”这一职业的现实状况而言,反倒彰显出范小青这个当年“新写实”代表作家之一的始终如一的关注现实,并难能可贵地在变动不居的现实生活中表现动态的而非静止的现实生活的可贵的创作素质。这“动态的而非静止”的现实,仅就这几年国家的公务员招聘而言,“公务员热”居高不下,报考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数量与录取名额之比例,年年均在数十名比1以上,个别地区和单位甚至在数百名上千名比1以上。其中就有相当数量的年轻的“女同志”。这是为什么?而且,这些经历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进入了政府机关工作的女公务员或“女同志”这个群体的年轻人,她们在这里是怎么工作怎么生活怎么理解和掌握自己的命运的,理应进入作家关注与思考的视野。难能可贵的是,走出苏州“小巷”的范小青这样做了,她的《女同志》由此而成为当代女性文学乃至整个当代文学唯一一部以官场上的女同志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同时也是范小青思想与艺术上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 笔者解读《女同志》的论文以《官场与情场中的“女同志”》为题,是鉴于万丽等“女同志”工作与生活的空间可以概括为“官场”与“情场”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前者自然是因为活动于其间的人物均已经具有或即将具有地位等级高低不同的官职而进入“官场”,而“官场”者乃是自古以来各色人等政治性的公共生活领域权力之争的核心地带;后者则是活跃在“官场”里的各色人等的“女同志”的私人生活领域如爱情、婚姻、家庭等所关联的两性关系如夫妻/情人关系,以及由这两性关系所辐射开来的父母情儿女爱等等,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一日三餐衣食住行读书访谈出游等个人性的日常活动空间。两个空间对于人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两性中的另一性“男同志”,无论是“官场”抑或“情场”,不言而喻也是不可或缺的。《女同志》这部以从政的“女同志”为主人公的小说,便是“官场与情场”中,女同志与男同志联手上演的一台“官场与情场”精彩纷呈的波澜起伏的以人物对话为主轴的小说体多幕话剧。笔者之所以对《女同志》这部长篇小说文体作如此定位,乃是鉴于《女同志》精彩的人物对话和心理分析。人物对话辅之于隐含叙述人画龙点睛的心理描写和分析,可以说是《女同志》最基本的艺术表现方式。一个人物出场,往往几句对话和几句心理描写下来,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便出来了,而且过目难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颇有一点《红楼梦》的味道。 二 小说所开辟出来的万丽、陈佳、伊豆豆、余建芳、许大姐、聂小妹、金美人、李秋等“女同志”的“官场”公共空间,大体上是以万丽大学毕业两年后进入南州市政府机关工作的具体单位和她的工作学习地点的流动为线索,纵横交错为几个变动中的公共空间“官场”场景。主要有:市妇联宣传科、市委办公室秘书处、市委宣传部宣传科、沦平区区委,以及万丽后来由于周洪发被双规而被上级调到了半官半商的房地产公司等。还有万丽在宣传科工作时市委组织部通知她参加的省委党校举办的为期半年的青年干部班。把这几个“官场”公共空间联结起来看,就万丽个人而言,其官职地位的升迁虽然有过曲折,但大体上还是一条比较顺利的路线。这是为什么?恐怕就不能仅仅就万丽个人的努力和聪明能干所能够解释的。另外,就万丽与几位年龄比她大地位比她高的“男同志”尤其是与向秘书长的关系而言,则渐渐凸显出一条或隐或显的官场权力博弈潜规则,“权力”这个活跃在“官场”的威武雄健不可冒犯的庞然大物,以其不可阻挡之势浮出水面,成为主宰着《女同志》官场空间每一个女同志仕途命运的关键词。范小青正是围绕着“权力”这个关键词,展开了她对这里的每一个“女同志”与“女同志”和每一个“女同志”与“男同志”之间复杂微妙的或明或暗的权力与物质与性别之间的“排列组合合纵连横”,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当代官场大观园。就连大观园里主人公万丽之外的几个出场不多的“女同志”的一些工作学习生活细节,也均与“权力”这个词有关。这是因为“权力”的大小又与政治地位高低和物质待遇多少有直接关系,而政治地位与物质待遇,不言而喻对人的生存又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一种比较难以战胜的诱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权力欲才被称做人的原欲利比多之一。例如,市妇联宣传科代科长余建芳,为什么什么时候看见她,她都总是坐在办公室,看材料背上级首长的报告?这自然与盼望去掉她的职位“代科长”中那个“代”字有关。又例如消息灵通无事不知无所不晓看起来大大咧咧而又让人琢磨不透的市妇联办公室科员伊豆豆,与她的顶头上司沉着稳重平易近人而又颇有城府的市妇联主任许大姐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作家只用了一个小小的细节就一下子点透了:万丽、伊豆豆等跟着许大姐到下面去开一个妇女干部座谈会,中午丰盛的“饭局”之后,这里的陈书记又带她们去了一个生产羊绒衫的羊毛衫厂,陈书记让她们在一种质地考究的外国来料加工的“一字领”羊毛衫中每人挑一件。万丽挑了水灰色的,伊豆豆挑了豆绿色的,并且鼓励许大姐挑了一件鲜红色的,许大姐怕太红穿不出去,顺口说了一句“我要是不能穿就给女儿穿吧”。机灵的伊豆豆听见了,一回去就把她自己那件豆绿色的给许大姐送上了门。万丽后来去许大姐家,看到客厅茶几上摆着一张许大姐和老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戴还有女儿三人的合影,她女儿身上穿的,正是那次伊豆豆在羊毛衫厂挑的那件一字领豆绿色的羊毛衫!在这里,顶头上司许大姐加上其老伴组织部副部长的官职所拥有的权力,不正是伊豆豆那件豆绿色羊毛衫迅速易主的原因吗?总觉得伊豆豆有点琢磨不透的万丽,至此总可以多少琢磨得透一点了吧?《女同志》并不如有的评论者所说,对与权力博弈相关的物质利益重视不够而是有相当的重视,因为在“权力”的后面,正关联着各式各样例如金钱例如物质礼品乃至一顿饭一瓶酒等等。就以这次下去“开会”之行,“下面”不仅赠送了包括司机在内一人一件羊毛衫,还在她们上车前由陈书记放到她们车上的一大袋“土特产”。这也便是人们所说的公务员“灰色收入”的一个小小花絮。它甚至也可以从一个方面解释这么多年来何以公务员报考人数越来越多的原因。对此《女同志》只是点到为止而没有多说,因为她相信读者会联想到自己所看到或经历到的现实而发出会心的微笑。这难道不是与“权力”紧密相连的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而且是直到如今人们在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的“官场”权力/物质相互作用与反作用的结果。说白了便是公务员端的是“比铁饭碗还铁”的饭碗。自然也是相当一部分人热衷于“权力”的重要心理动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