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革命文学论中,独特的表述有“革命人做出东西来才是革命文学”(《革命时代的文学》),革命人“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革命文学》,以上两篇均于1927年发表,收入《而已集》)等。鲁迅的这种表述以及“革命人”一词本身,实际上来源于托洛茨基的著作《文学与革命》(日文版)①。在购买该书(1925年8月26日)②约半年后的1926年3月,鲁迅初次引用托洛茨基的观点写成《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收入《集外集拾遗》),如果把此文与《文学与革命》相对照,就可清楚鲁迅与其的关系。③以往还没有见到从积极的角度研究鲁迅与托洛茨基关系的文章,不得不说这一课题受到了轻视。④但是,如果“革命人”的提法及其用语本身源于托洛茨基,那么就难以认为鲁迅革命文学论中与托洛茨基文艺理论的相似仅仅是偶合,或者完全是鲁迅独自创建的。从这种观点出发,本文暂且把焦点放在1927年前后的鲁迅革命文学论上,探讨其所受托洛茨基的影响。1927年,能够得到确认的鲁迅看过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书,除了《文学与革命》外几乎没有别的。⑤因此,这一时期的鲁迅革命文学论所受托洛茨基的影响,能以比较单纯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此前提下,也可以考察托洛茨基文艺理论对这一时期的鲁迅所具有的意义。 首先从与“革命人”有关的《革命时代的文学》与《革命文学》来讨论。 一、《革命时代的文学》《革命文学》与托洛茨基的文艺理论 《革命时代的文学》是鲁迅在四·一二反共政变前夕的1927年4月8日,于黄埔军官学校所做的有名讲演。这里首先把讲演分为三段⑥,逐段论述与托洛茨基文艺理论的关连。 1.《革命时代的文学》第一段研究 鲁迅首先从三种观点提出“文学无力说”。第一种观点,追溯讲演数年前他在北京的经历特别是1926年三·一八惨案所触发的如下感慨: 文学文学,是最不中用的,没有力量的人讲的;有实力的人并不开口,就杀人,被压迫的人讲几句话,写几个字,就要被杀。⑦ 这就是面对权力(具体的武力、军事力)而言的“文学无力说”。托洛茨基《文学与革命》第一版引言中有这样的话: 艺术的地位可以用下面一般的理论来决定。 假如胜利的俄国无产阶级,不曾创立自己的军队,劳动者国家许早就死了,那我们现在不会想着经济问题,更不会想着知识和文化问题了。(李霁野、韦素园译《文学与革命》,1928年“未名丛刊”之一) 据此推论,艺术的地位在军事之后。的确,把鲁迅前面的话与托洛茨基高度抽象的理论相比,可能会有无的放矢之感。但是,鲁迅于1926年3月10日写成《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引用托洛茨基的革命艺术论,论证孙文是永远的革命者⑧。八天后,眼见三·一八惨案发生而感到文学之无力的鲁迅,不能断言他此时没有想起《文学与革命》卷首第一行的这篇《引言》。 第二种观点应称之为“革命文学无力说”,可概括为对主张以文学推进革命的“革命文学者”的批判: 不过我想,这样的文章是无力的,因为好的文艺作品,向来多是不受别人命令,不顾利害,自然而然地从心中流露的东西,如果先挂起一个题目,做起文章来,那又何异于八股,在文学中并无价值,更说不到能否感动人了。⑨ 《文学与革命》也主张,艺术家对于表现对象如果不是内在兴趣与精神的一致,就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⑩或者不应对艺术家下命令或强迫做某个题目。(11)而且鲁迅在1928年4月执笔《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收入《三闲集》)时写到“托罗兹基已经‘没落’,但他曾说,不包含利害关系的文章,当在将来另一制度的社会里。我以为他这话却还是对的。”(12)这种文学不顾利害的主张与托洛茨基的观点有关联。 这一思想显然还与鲁迅1924年积极翻译介绍的厨川白村的文艺论相似,即“一受到功利思想的烦拢或心为善恶的批判所夺的时候,真的文艺就绝灭了”。(13)在强调文艺的独立性上,托洛茨基与厨川白村的文艺论是共通的,二者对鲁迅的影响难以分清经纬。但是,附加了革命命题的还是托洛茨基。 第三种观点立足于革命与文学关系的直接考察。鲁迅主张不是文学影响革命,而“正是革命影响文章”。(14)这里,鲁迅的立论与托洛茨基文艺理论的核心思想相关连,因此,根据《文学与革命》先简单概括一下托洛茨基的文艺理论: 革命时期,文学(艺术)沉默了。艺术是余裕的产物,因为革命时期已没有余裕。以无产者革命为例,革命中间无产阶级的全部精力和智慧主要倾注于政治方面,此时文艺领域革命的实现不得不作为例外。如果把革命艺术作为内在地表现革命的艺术,那么,使之成为可能的“革命人”忙于政治、军事方面的斗争,无暇创造革命艺术。因此,革命艺术的出现是在革命成功、社会出现余裕之后。而且,革命艺术之后能展望的不是无产阶级艺术,而是无阶级社会的社会主义艺术。因为,与革命前就掌握财富与文化的资产阶级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同,无产阶级在革命后无产阶级专政下的过渡期,必须从资产阶级的文化遗产中获取文化素养。这数十年间的过渡期,无产阶级还没能创造自己的阶级文化,社会已进入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旨在最终消灭阶级的无产阶级革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过渡期,解除了无产阶级的阶级联合,而代之以强化面向无产阶级社会的人类的联合。这样,无产阶级文化(艺术)不能成立,经过过渡时期的混和文化,可以展望社会主义艺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