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302(2011)010063-04 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在这次大会上,郭沫若、周扬、茅盾等文艺界领导人都做了具有历史决定意义的总结报告。这些报告是文艺界决策层经过集体讨论后形成的决议,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在历史转捩点对“五四”新文学传统的总结和对“新的人民的文艺”建构的努力。郭沫若的《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的文艺而奋斗》从总体上对30年来的新文学历史做了总结,周扬的《新的人民的文艺》和茅盾的《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则属于阶段性和区域性的总结报告,它们分别对40年代的解放区文艺和国统区文艺做了总结分析。 一 把“五四”新文学纳入无产阶级文学话语实践体系 郭沫若的《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的文艺而奋斗》主要循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有关中国社会性质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性质的理论,阐明了新文艺运动的性质、统一战线以及两条路线的斗争。 郭沫若把“五四”新文艺的性质界定为“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艺”,把30年来的新文艺运动分为四个阶段:“五四”到第一次国内战争,左翼文艺运动,抗战时期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认为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统一战线力量,而“文艺上和政治上一样,统一战线里面有着不同的阶级,就自然有着不同的艺术特点。”①郭沫若的文艺界统一战线的思路来自于毛泽东,并按照毛泽东阶级分析的方法阐明了文艺界的两大路线斗争: 三十年来,除了代表地主阶级的封建文艺已经在理论上解除了武装,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法西斯文艺,一直受到全国文艺界和全国人民的唾弃以外,中国文艺界的主要论争是存在于这样两条路线之间:一条是代表软弱的自由资产阶级的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路线,一条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其他革命人民的为人民而艺术的路线。三十年来斗争的结果,就是在欧美没落资产阶级文艺影响之下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理论已经完全破产了,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作品也已经丧失了群众。曾经在这种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影响之下的许多文学家艺术家,也逐渐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接受了无产阶级文艺思想的领导。而无产阶级文艺思想领导的为人民服务的文学艺术,队伍日益壮大,因此就日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这样的历史事实说明了中国资产阶级虽然也想在文艺上争取领导,但因为他们不能和人民结合,也就没有争取到的可能。② 郭沫若对“五四”新文艺的无产阶级领导权的论定进一步表明了他是从整体上把“五四”新文艺纳入到无产阶级文学的话语实践体系来认知的。 郭沫若在报告中,结合今后的文艺任务,还谈到了如何正确对待文艺遗产的问题。他说:“我们要扫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文学旧艺术的残余势力,反对新文艺界内部的帝国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文艺和中国封建主义文艺的影响,我们要批判地接受一切文学艺术遗产,发展一切优良进步的传统,并充分地吸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宝贵经验,务使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发生有机的联系。”③郭沫若强调的是“批判地接受一切文学艺术遗产”,“发展一切优良进步的传统”。 但是,这种“批判地接受”主要表现在对文学的艺术性方面,“要提高艺术性,就必须批判地接受中国的外国的文学艺术遗产,吸收那些适合于表现人民,并为人民所容易接受的东西,而抛弃那些相反的东西。总之,对于中国的文学艺术遗产也好,对于外国的文学艺术遗产也好,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轻视,排斥;也不应该盲目地崇拜,搬用。”④郭沫若用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纬度来衡量文艺,怎样提高思想性呢?他说:“我们文学艺术工作者就必须深入现实,加强学习。”“学习革命的理论和政策,学习进步的文艺理论,……只有通过这种学习,我们才能正确地深刻地认识现实,我们才能提高我们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思想性。”⑤这里的思想性主要指的是政治性。 在文艺的政治性与艺术性之间,“政治性第一,艺术性第二”,这是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确立的文艺标准。根据这个标准来总结“五四”以来的新文艺运动时,郭沫若说:“我们的文艺运动历来就有一种和政治运动相结合的宝贵传统。从‘五四’运动起,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新文艺运动的主流都是当时的革命政治运动的一个重要的战斗单位。为了取得新的民主主义的政治革命和文艺革命的胜利,曾经有许多文学艺术工作者和英勇的中国人民一起献出了他们的血和生命。在土地革命时期,有一些左翼文学家艺术家为国民党反动派所杀害。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有更多的文学艺术工作者牺牲在战场上,牺牲在特务的手里。我们应该继承他们的奋不顾身的精神来参加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斗争,来参加新中国的建设。”⑥ 新文学史从属于新民主革命史,这是郭沫若的新文学史观;而新文艺运动与政治运动相结合,则是郭沫若揭橥的“五四”新文艺传统之一。因此,革命胜利了,“三十年来的中国文艺运动,就它所取得的社会地位来说,就它在广大进步群众中的影响来说,就它对于中国革命的贡献来说,无疑地是已经获得了伟大的胜利。”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