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7.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1971(2011)02-0050-07 “三纲”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三种最主要的道德关系。西汉董仲舒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1],是不可改变的。程朱理学则又进而说它是先于天地而存在的“理”的表现形态,并以此论证封建等级制度的永恒性,道是“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2]。因此,对“三纲”的态度如何,便成为检验《水浒传》等名著哪是“讽喻文学”的杰作,哪是“叛逆文学”的经典之试金石。于此,试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及《红楼梦》作一比较研究,以就正于方家。 一、《水浒传》与“君为臣纲”观念 “君为臣纲”是“三纲”中最主要的一纲,它是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对此是宣扬的。要点有四: 其一,说“执一而终,有死不贰”的君臣观。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忠臣义士”的形象。个中既有忠于汉献帝反对曹操的董承、吉平,又有忠于曹魏的庞德、王经;既有忠于刘璋而反对刘备的赵累、张任,又有忠于刘备的关羽等辈。总之,不论其主公是谁,只要是为之效死,就被作为“忠臣义士”来赞美。反之,则被斥为乱臣贼子的行径,而将其绑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还是让我们看个细节吧。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写:“一日,关公在府,忽报:‘内院二夫人哭倒地,不知为何,请将军速入。’关公乃整衣跪于内门外,问二嫂为何悲戚。”[3]246这里,关羽执的乃是臣礼,虽口称“二嫂”。而当时的关羽正羁留曹营,这也就等于是他在明告曹操:我尊“皇叔”刘玄德为“主公”,是“执一而终,有死不贰”的。同时也写出了曹操之辅汉献帝是“假忠欺世,卒为身谋”:真可谓一叩双响。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这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名句。倘借以说《三国演义》中蜀国英雄关羽等的“宗汉情结”,我以为是合适的;倘借以说《水浒传》中宋江等一百零八将的“宗宋情结”,我认为也是合适的。还是让我们重温一遍宋江那段饱含热泪的话吧: “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4]1302 这是宋江的遗言,也是施耐庵给宋江的盖棺论定,真不愧为忠义之烈。 不难看出,这种“执一而终,有死不贰”的君臣观是正统的君臣观,并多少接受过宋代理学的洗礼。从而也就使这种君臣观有一失,失在流向“愚忠”。然而,由于宋代理学分外强调华夷之辨,从而也就使这种君臣观有一得,得在将“忠君”和“爱国”合二而一,认为“顺天”乃是为了“护国”,这有宋江接受招安时作为开路的两面大旗可证,具体反映为宋江的“中心愿”,就是志在“平虏保境安国”。 其二,说“朋友而兄弟,兄弟而主臣”三伦一体的君臣观。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写张辽和关羽相交甚厚。一日,张辽问关羽:“兄于玄德交,比弟与兄交何如?”关羽曰:“我与兄,朋友之交也;我与玄德,是朋友而兄弟,兄弟而又主臣者也:岂可共论乎?”毛宗岗评曰:“看他轻重较然,只二语中已备五伦之三矣。”[3]257五伦中唯居于末位的朋友关系是相对平等的,而以兄弟关系为最亲,因此,也就使这种三伦一体的君臣观不同于理学的“君君臣臣”,多少含有平等意识和情本位因素,它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进步的。其源头有三:一是,来自农民起义处于初级阶段时以结义的方式求得同心协力的组织形式。二是,来自小生产者的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以结义的方式取得互助互利的思想要求。三是,来自晚唐五代某些势单力薄的君主以结义的方式对大权臣大军阀进行拉拢的政治手段。一经罗贯中的艺术加工和改造,便化腐朽为神奇,成为这一以“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为宗旨的三位一体的君臣观。嘉靖本虽无此提法,已有此思想。经毛氏本借关羽的口一点,遂成《三国演义》中理想的君臣观,而为蜀国英雄所信守。 《水浒传》呢?似未道及这一君臣观,实际上是写到了的。这一点,清人章学诚倒是看到了的,他在《丙辰札记》里说《三国演义》: “其最不可训者,桃园结义,甚至忘其君臣而直称兄弟,且其书似出《水浒传》后,叙昭烈、关、张、诸葛,俱似《水浒传》中萑苻啸聚行径拟之。”[5] 章学诚以信史去要求《三国演义》,当然是不足为训的,且把《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成书的先后颠倒了;但他这种对《三国演义》的不满,却正好从反面说明一个问题,即“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前后的宋江与吴用等的关系实乃“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前后的刘备与关、张等的关系的雏形,本质上都是种“朋友而兄弟,兄弟而主臣”的关系。那另霸海滨之时的混江龙李俊与其左右的关系当亦如此。只是刘备有皇叔之说,而宋江则矢志“宗宋”,不肯托胆称王而已。 其三,说“天下土地,唯有德者居之”的君道观。 关于这,《三国演义》曾先后六次借五人之口侃侃而言之,可见罗贯中对这一君道观是如何倾心。它的确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民主性的精华之一,突破了两汉以来的“君权神授”说。那么,这里所说的“有德者”的“德”,指的又是什么呢?就是坚执“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忘“尊贤使能、俊杰在位”的重要,做到“以德行仁,泽布于民”。如刘备为政新野,百姓歌之曰:“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如刘备兵败新野渡江之日,两县同行军民十余万人,齐声大呼曰:“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天下归心如是,则庶可与古公亶父齐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