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1X(2010)05-0582-07 袁中道早期的诗歌是公安派文学发轫之作。袁宏道为中道早期诗集《小修诗》所作序言是性灵文学纲领性著作,影响深远。那么,《小修诗》收录了哪些作品?这些诗歌作于何时?中道的创作心态如何?它是否为中道的第一本诗集?若不是,中道最早的诗集又是什么?迄今为止,学界对这些问题或语焉不详,或未涉及。笔者认为,了解袁中道早期诗歌创作的具体情形和艺术特征,是研究袁中道乃至公安派的基础,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性灵说。本文拟重点考察袁中道早期诗集《南游稿》和《小修诗》的著录情况,并初步探析其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南游稿》《小修诗》著录考 袁中道最早的诗集并非袁宏道所序之《小修诗》,而是《南游稿》。《南游稿》的创作及收录情形,潘之恒所作《袁小修南游稿序》交代甚明。潘之恒(1556—1622),字景升,安徽歙县人,与袁氏兄弟交游甚密。中道与潘之恒始交于万历二十一年夏。其时,中道麻城访李贽后逗留武昌,潘之恒漫游至此,二人订交,共结五咏楼诗社。秋,中道与丘长孺、僧无念等从武昌出发,顺长江东游金陵、苏州、虎丘、钱塘、嘉兴等,岁暮返回武昌。《南游稿》收录了中道此次游览所作,潘序称“袁小修南游发自郢,历赤壁、青溪、白门,登金焦、虎丘,泛震泽具区钱塘,复税于郢。日之期由秋涉春,为诗若干首,以逢予始,亦以予终焉”(卷五《袁小修南游稿序》)[1](第169-170页),等等,这是我们探究《南游稿》的重要线索。 《南游稿》收录了哪些作品?潘序“以逢予始,亦以予终焉”道出了《南游稿》诗作起讫的情形。《武昌逢潘景升》是袁小修在万历二十一年夏与潘之恒初交时所作,《景升弧辰日,因携张瑶光、刘水碧同方子公郊游,时微雨,憩洪山寺》是袁小修在潘之恒万历二十二年的生日——正月初八那日所作。这正符合潘序所言小修此次南游“由秋涉春”的情形。结合袁中道诗文集著录情况,《南游稿》作品当见存于《珂雪斋集》卷一。小修著作的见存版本有:(1)万历四十五年刊行的《珂雪斋近集》;(2)万历四十六年刊行的《珂雪斋前集》;(3)天启二年刊行的《珂雪斋集选》;(4)天启四年刊行的《珂雪斋外集》。皆为他本人手定。中道采用“分体按年”方式编排自家文集,其编年虽不如“按年分体”(卷一一《中郎先生全集序》)[2](第522页)的体例直接,但也能显示诗歌创作时间的先后顺序。若以上述两首诗为《南游稿》收录诗歌之始终,钱伯城先生点校的《珂雪斋集》共存诗42首。点校本以“名为《前集》,实即《全集》”(珂雪斋集版本及点校说明)[2](第15页)的《前集》为底本,比较全面。因此,这42首诗当为袁小修第一本诗集《南游稿》的主要作品。 《南游稿》刊于何时?万历二十二年,李贽将小修及其《南游稿》推荐给山西巡抚梅国桢,梅激赏小修,次年,袁中道因此游大同(卷十二《塞游记》)[2](第528页)。又,袁宗道存读《南游稿》诗三首(卷四《读小修〈南游稿〉志喜》)[3](第58页),宗道诗作于万历二十二年。准此,《南游稿》所录诗歌乃小修万历二十一年秋冬东游吴越所作,刻于万历二十二年,今见存《珂雪斋集》卷一之后半部分。 在讨论《小修诗》之前,有必要先了解袁中道现存最早诗歌的写作时间。《珂雪斋集》开篇是《入城道中》: 山北山南自隐藏,闲心又逐马蹄忙。绿禾畦里流声细,青草湖边雨气香。柳市特来寻万子,柴车到处指何郎。春深剩有繁华地,处处东风发练棠。[2](第1页) 万历六年至十六年,小修因读书往返于乡下和县城。此诗写这一时期的求学生活。作品表达了因忙于求学而无心赏春的淡淡遗憾,但主要还是描绘了家乡美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四处求学访友的轻快身影,抒发的感情欢快而舒展。这是中道兄弟早年充满田间乐趣生活的缩影。小修日后曾回忆道: 公(——三袁外祖父龚大器,笔者注,下同)能诗,与诸子诸孙唱和,推为南平社长。一日,孝廉(——二舅惟学)、御史(——三舅惟长),偕予兄及诸甥游石洲,以公老,难于往来,弗约。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小劫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逼视之,则公也。舟已近,公于舟中大呼曰:“何为遂弃老子耶!”登洲,即于洲上舞拳数道,以示勇。诸人皆大笑极欢。至夜深,乃归。各分韵纪游,公归诗已成,即于灯下作蝇头细字书之。明日黎明,遣使持诗,遍示诸人,俱以游倦晏起,不得一字,皆大笑。(卷一六《龚春所公传》)[2](第698页) 小修三兄弟虽有早年丧母之不幸,但龚大器父子与其平等相处,诗酒相会,寓教于乐。此诗具体写作时间实难断定,但它当不会晚于万历二十年,因为第二首诗《武昌坐李龙潭邸中赠答》作于该年。李龙潭指李贽,万历二十年、二十一年间,中道与李贽共有三次会面。具体为:(1)万历二十年,地点在武昌;(2)万历二十一年五月,地点在麻城;(3)万历二十一年十月,地点在麻城[4](第206页)。“武昌坐李龙潭邸中”在万历二十年。“比来三食武昌鱼”等诗句也表明该诗作于万历二十年。卷一第32首《阻风登晴川阁,予两度游此,皆以不第归》作于万历二十一年春夏麻城访李贽途中登汉阳晴川阁之时,“予两度游此,皆以不第归”说明在万历二十一年之前,中道曾两次赴武昌举乡试。中道少年早慧,“十岁余即著《黄山》《雪》二赋,几五千余言”[5](卷四《叙小修诗》,第187页),万历十三年即举秀才。他很可能参加了万历十六年和十九年的乡试,故万历二十年武昌拜访李贽是小修的“三食武昌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