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1)07-0050-04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1]教育学是唯一以“教育”作为思考对象的学科,即教育学不仅最直接地为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活动服务,而且尽可能贴近“人”本身。我国是一个教育大国,拥有世界第一的教育人口,政府和社会承担着十分繁重的师资培训和人才供给任务。现已承担师范教育的30余所综合性大学,与其他一些非师范类高校一起分担了20%以上的高师教育任务。新时期下,综合性大学在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理应有所担当,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最终离不开教育学系科的健康发展及有力支撑。深入研究并实践综合性大学教育学学科改革和发展,可为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一、我国综合性大学发展教育学学科的历史进程 大学从存在之初就肩负师范教育任务。在欧洲,大学最初授予的学位是硕士学位,任何达到这一水准的人士即有资格在欧洲任何一所大学里任教。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大学与师范院校差不多在这一时期同时建立。中国早期的大学虽然主要沿袭柏林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耶鲁大学的模式,但实际上也都承担师范教育的职能,甚至有的大学开办之初是以培养师资作为主要任务。如1897年开办的南洋公学,分设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首开大学设师范学院培养教师之先河。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就与“仕学馆”分庭抗礼。 1922年,政府颁布新学制,规定高等师范教育包括师范大学、大学教育科或师范专修科。同时,把一批师范院校改成综合性大学,从法律上确定非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师范院校不再单独设置,原有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因此而发生重大的改变。民国初期的六大高师:成都高师(今四川大学)、南京高师(今南京大学)、广州高师(今中山大学)、武昌高师(今武汉大学)、沈阳高师(今东北大学)北京高师(今北京师范大学),除了北京高师还是师范学校外,其余五所高师全部改制为大学。 1952-1953年,政府在“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办学方针的指导下,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为兼顾师范院校的师资培养办学重点和突出综合大学的文理二科,将师范教育全部从综合大学中分离,重新组建独立设置的、专门的高等师范院校。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社会需要和高校(含高校管理部门)自身发展利益驱动下,一些师范院校再次改制或合并为综合大学。从90年代后期起,一些名牌综合大学,开始主动向师范教育靠拢,或是开办师范专业,或是增设教育学学科,或是开展教师职业继续教育。 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的“高师改大学”,还是50年代开始至80年代的师范教育独立制办学以及80年代以后综合性的大学与教育学学科的再度携手发展,我国综合性大学都实际承担着发展教育学系科的历史使命和民族责任。政府或相关部门也以明确的政策法令及制度措施对此加以保障。1929年,《大学规程》规定大学可独立设置教育学院或独立学院教育科。1946年,《改进师范学院办法》规定国立大学设立师范学院,未设师范学院者,于文学院内增设教育学系。1953年,《政务院关于改进和发展高等师范教育的指示》确定“综合大学有培养一部分中等学校师资的任务”尤其是为中学培养体美音乐师资。1993年,《教师法》规定非师范学校应当承担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1996年,《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国家对师范专业毕业生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并通过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吸收非师范专业学生和社会优秀人才从教”。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到2010年前后,力争使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经济发达地区高中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定比例。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表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完善现有师范院校的学科建设,鼓励综合性大学和其他非师范类高等学校举办教育学院或开设获得教师资格所需课程。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目前,我国综合性大学发展教育学大致有三种途径。一是师范院校通过增设“非师范专业”逐渐建设成综合性大学;二是一些师范院校通过与其他学校合并,组建成优势更加明显,实力更加雄厚的大学;三是部分综合性大学直接开设教育学专业或申办教育学硕博士点。通过前两种途径实现学校综合化的师范大学在学校实现综合化发展目标的同时,不约而同地将原有教育学系科优势的继续发展和突出作为其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第三类院校在承担本校师范生的教育学系科相关课程教学、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等教学任务的同时,以高等教育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强调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高等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