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虽然“高校扩招”政策已经实施十余年,但学者们对其关注度依然不减。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学者们关注更多的是高校扩招的背景以及扩招所带来的问题,如高校扩招与高等教育质量、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等等[1-7],而对我国为何可以顺利实施“高校扩招”给予的关注却很少。笔者从资源稀释模型(Resource Dilution Model)的视角来探讨在我国为何得以顺利实施“高校扩招”这一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 二、我国高校扩招的相关问题 (一)我国高校扩招的基本情况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见表1)。据教育部统计,1999年我国普通本专科高校招生1548554人,在校生为4085974人;2008年,我国普通本专科高校的招生数量增加到6076612人,而在校生数也相应地上升到20210249人。和1999年相比,2008年的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增长了3倍和4倍。同时,1999-2008年间,我国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的年均增长率为19.5%,而在校生人数的年均增长率为19.8%。
(二)学费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从免收学费到逐步收取学费的过程[9-12]。在这个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有:1984年,原国家教委、财政部和国家纪委颁布了《高等学校接受委托培养学生的试行办法》,规定高校在完成国家下达的指令性招生计划之外,可以试行委托培养学生的办法。委托生的收费原则是谁委托谁负责[13]。随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其中规定高等学校可以在计划外招收一定的自费生,学生应该交纳一定的培养费用[14]。1989年3月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报告》,该报告规定“学生上学除特殊规定外,一般要交纳学杂费。考虑到一般学生家庭目前的经济收入水平和实际承受能力,开始时收取学杂费的数额不能太高,一般掌握在每学年100元至300元为宜”[15]。同年,原国家教委、国家物价局和财政部又颁布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标志着高校收费的“双轨制”的建立,即国家和私人共同分担高等教育成本[16]。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了《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高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学费。学费标准根据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在现阶段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16]。1997年,全国基本完成招生并轨和学生交费上学改革,由此我国进入了高校学费快速增长的时期[9]。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学费也进入了稳步上升时期。 不难看出,我国高校收取学费的依据是美国学者Johnstone提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11][17][18]。Johnstone认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原则是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主体由主要是政府或者纳税人逐渐转为政府、家长、学生及个体组织[19][20]。Johnstone认为,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形式有7种,但就中国而言,比较适用的是收取学费[20]。Johnstone还建议,适度的学费通常应该考虑以下因素:充足而可利用的捐款、国家贷款补助、父母的高等教育支付意愿、学生的实际生活费用以及学生暑假或学期中的兼职工作情况等[19]。但是,逐一分析Johnstone对收取适度学费的考虑,我们很容易发现,我国高校学费的交纳主体是学生家长[21]。 (三)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与他们的高等教育支付能力 我国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较旺盛,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众的高等教育需求[22]。总体而言,大众对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由来已久[23]。第二,学龄人口高峰期的到来加剧了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相关研究表明,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我国人口增长的一个高峰期,平均每年新增人口1400万。因此,到90年代中期,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人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龄,这样势必会加剧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22]。第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进一步促进了大众的高等教育需求[22]。第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大众的家庭经济状况也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因而他们的高等教育支付能力也随之提高,也从客观上刺激了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22]。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居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一项调查显示,50.9%的上海市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国家或上海市重点大学,18.5%的市民希望自己孩子可以上一般的本科院校,而希望自己孩子上职业学院或者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市民占1.2%[24]。而一些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研究也表明,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意愿也十分强烈[25][26]。 既然我国普通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如此强烈,那么他们的高等教育支付能力如何呢?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大众需要支付的主要有学费、生活费、住宿费等一系列费用。学费是高等教育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分析的重点也在学费上面。 学者们认为:居民对高等教育的支付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收入水平[11][27][28]。就我国城镇居民而言,其收入主要体现在家庭的可支配性收入上,而农村居民的收入则主要由家庭纯收入构成。由表2可以看出:(1)我国生均学费占据居民家庭收入很大一部分开支,学费对农村家庭的经济压力更大。(2)我国生均学费占居民家庭收入的比例在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迅速上升,最高比例在农村达到42.7%,而在城镇,最高比例也达到18.9%。(3)1999-2008年间,我国高校生均学费的年均增长率为13.1%,明显高于农村家庭纯收入的年均增长率8.3%,也高于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长率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