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138(2011)03-0074-04 所谓大学理念,说到底就是关于大学的最根本的价值观念,包括有关大学办学的目的、动力、意义、价值和使命等。一般说来,大学理念如同科学理念一样,[1]包含两个最深刻的维度:一是功利主义的维度;二是理想主义的维度。尽管这两个维度代表着两种非常不同的价值观,但是,它们对于大学与社会的健全发展都是至关重要和不可或缺的。深入探讨功利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价值观对于大学与社会的意义、作用及其局限,使二者保持“必要的张力”,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是大学理念中最重要的维度之一。大学是社会的产物。大学的产生、成长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需要,特别是经济和技术等功利上的需要。可以说,“功利”是联结大学与社会的重要纽带:大学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从社会那里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在为社会实现其功利价值的同时,也在实现着自己的功利价值。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对于大学与社会的发展,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其一,从根本上突破并超越“为大学而大学”的狭隘大学观,使大学走出自我封闭的“象牙塔”,面向社会及其需要,特别是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从而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大学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在功利主义的视野中,大学的根本目的和使命似乎不是为了大学本身,而是为了整个社会。用培根的话来说,那就是“把新的发现和新的力量惠赠给人类生活”。[2]虽然培根的这句话是针对科学而言的,然而,用它来表述功利主义的大学观显然同样贴切。 尽管功利主义的大学观有诸多偏颇和缺陷,但是,它的确有其无可争议的合理性。首先,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无论如何都是难以回避的。这里包含两个问题:一是大学不可能在真空中成长,它必须扎根并依靠于社会。没有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大学恐怕连生存都成问题。二是同“惠赠给人类生活”这个宏大目标和使命相比,大学的确难以列举比之更为宏大而重要的目标和使命了。离开这个宏大目标和使命,任何大学都将变得过于狭隘并失去其最根本的意义。其次,纵观世界大学理念发展史,的确存在着一种从理想主义向功利主义演变的潮流。在1852年,纽曼将大学看做是一个“提供博雅教育”和“培育绅士的地方”;到了19世纪末,德国大学将大学定位于从事“创造性学问”的“研究中心”;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代颇具领先地位的美国大学已经变成地地道道的“知识工业的重镇”。[3]如果说,以纽曼和洪堡为代表的大学理念还是以理想主义的价值观为主导的话,那么,在当代颇具领先地位的美国大学那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已经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功利主义大学观不仅揭示了大学的根本目的和使命,而且提供了一种大学办学模式及其动力机制,这就是功利主义的“服务站”模式。 其二,从根本上突破并超越“为学术而学术”的狭隘学术观,使学术摆脱自我封闭的“经院哲学”的模式,面向社会,面向实际,面向活生生的人类生活,特别是在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寻找理论的增长点,从而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学术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功利主义的大学理念不仅蕴含一种功利主义的大学观,而且还蕴含一种功利主义的学术观。于是,它不仅反对以大学为本的观念,而且反对以学术为本的观念。在功利主义的视野中,无论是大学,还是学术,他们都不是最根本的目的,因此,不应以大学或学术为本。大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社会,为了人类生活,因此,应当以社会为本,以人类生活为本。相对于服务整个社会和人类生活这个根本目的而言,无论是大学还是学术,充其量都只是一种“工具”或“手段”,并不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尽管功利主义的学术观也有诸多偏颇和缺陷,但是,它的确同样具有无可争议的合理性。首先,它将学术同整个社会和人类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无疑为学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共同进步,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一方面,学术不应脱离社会和人类生活,与“惠赠给人类生活”这个宏大目标相比,“为学术而学术”的确显得过于狭隘而苍白;另一方面,学术也不能脱离社会和人类生活,否则,学术将变成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从而陷入“经院哲学”的死胡同。其次,学术观与大学观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说,大学观存在着一种从理想主义向功利主义演变的潮流的话,那么,学术观,特别是科学观更是如此。正是自近代以来世界学术观特别是科学观朝着功利主义演变的潮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大学观同样朝着功利主义演变,并最终使得大学变成社会的“服务站”。反之,大学的功利主义取向又进一步大大强化了学术的功利主义倾向。 其三,从根本上突破并超越“为教育而教育”的狭隘教育观,使教育摆脱自我封闭的“从书本到书本”的模式,面向社会,面向实际,面向活生生的人类生活,特别是通过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从而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促进教育本身的进步和发展。 功利主义的大学理念不仅蕴含一种功利主义的大学观和学术观,而且还蕴含一种功利主义的教育观。与功利主义的大学观和学术观相呼应,功利主义的教育观也将服务于整个社会和人类生活作为根本目的,而把教育当做实现这一根本目的的“工具”和“手段”,因而教育本身也不具有根本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