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1)05-0019-05 随着2010年7月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公布,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列入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尤其成为摆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面前的头等大事,也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按照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和教育部统一部署,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制定措施,积极主动、有条不紊地推进贯彻落实工作。但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的一项新的工作、实施的一项新的实践,是一项关涉多方复杂矛盾关系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统筹规划,逐步推进。否则,只会找不到抓手,无从切入;或仅抓皮毛,流于形式,最终导致贯彻不到位、落实不彻底。 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视角审视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需把握的六个关系,以求理清矛盾,抓住根本,探索一些规律性认识,总结一些可操作的方法,明晰一些推进性思路,为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高校快速有效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知与行的关系 知与行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二者相辅相成。这里所说的知,指的是学习领会、理解、吃透《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行,指的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知行合一,就是要认真学习领会《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切实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改革发展目标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实践环节当中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温家宝同志的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深刻领会中央战略部署和任务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1]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010年9月12日上午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作专题报告,就深入推进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工作强调,要系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扎扎实实做好贯彻落实工作。会上,袁贵仁还启动、开通了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学习贯彻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远程专题学习平台。[2]就高校来说,知行合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组织好四个群体的学习工作,做到人人皆“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组织广大干部、教师、学生认真学习,真正理解、把握、吃透《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是高校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前提和基础。第一,要抓好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工作。校领导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发挥着指挥、协调、影响作用。要通过派出去接受培训、内部开展集中研讨、撰写分管工作贯彻落实纲要计划等形式,自觉学、带头学,不仅自己吃透学深,而且通过示范表率作用,带动全校师生一起学。第二,组织好行政干部的学习工作。这个群体是高校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政策制定者和推动者。要结合部门职能分工,组织行政干部精研、精通《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第三,要抓好广大教师尤其是具有高级职称人员的学习工作。教师是高校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具体执行者。通过印发学习辅导材料、举办专家讲座、内部研讨、撰写学习心得等方式,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真正“入乎其中”,弄懂弄透。第四,要组织好广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学生是高校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接受者和体现者。要利用课堂,向学生们介绍《教育规划纲要》有关内容,启发他们接受新鲜思想观念,配合学校贯彻落实纲要精神。 二是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做到人人皆“行”。行动是落实思想的途径,是思想“物化”的结果。高校要统一思想,上下一心,共同投身于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工作中去,自觉做教育改革的实践者、促进者。在2011年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要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落实’,是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的关键词、核心词。”[3]因此,有人称2011年为纲要“落实年”。就高校来说,首先,要明确改革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研制出近期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各二级单位根据学校的改革发展目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本部门的发展目标。根据制定出的改革方案,分解改革任务,“包干到户”,并落实到责任人身上。其次,提出实施方案。根据改革方案,高校及其二级单位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第三,要求教职员工结合自身专业发展融入学校的改革热潮,制定出个人的发展计划及落实措施。 三是要打破“知易行难”坚冰,逐步推进贯彻落实工作。高等教育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高的重大战略调整中存在诸多知易行难问题。周远清教授在疾呼“来一次教学方法的大改革”时谈到:“我国教学方法、教育方法不先进甚至落后为国人所共识,为世人所议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已成为一种经常说、经常写、很难做的常用词。”[4]各高校要切实行动起来,打破“知易行难”坚冰,将《教育规划纲要》落到实处。 二、主与次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在人类实践的复杂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各有特点,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在矛盾中居次要地位,起影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并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