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684(2011)02-0073-0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围绕提高教育质量问题,对高等学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作出了新部署。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如何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凸显地方性、区域性、共生性、应用性等基本特性,实现内涵升本,战略转型,差异发展,已成为大众化阶段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重要而迫切的战略发展任务。 一、战略选择的原则 原则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战略转型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对院校改革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战略转型,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有效协调区域高教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院校发展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差异发展原则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企业差异化竞争理论,企业竞争取胜的核心是能够提供优质优价的一流产品和服务,且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实施差异化战略是一种基于现实生存的必然选择。从消费者角度看,人民群众对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愿望十分强烈,地方院校在履行职能方面将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从竞争者角度看,地方院校主要的竞争对手各自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不同的任务,办学定位存在差异性。从地方院校自身办学实力看,其资源与能力方面多年来形成了一定基础,为确立自身的战略重点,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差异化生存提供了保障。目前,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进入到了战略层面,针对高等教育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地方院校应确立差异化生存的战略取向,选择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强化自身的独特性,减少同质化竞争,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崇尚应用,错位竞争,特色发展,追求卓越。 (二)目标认同原则 院校发展战略是对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院校发展的谋划,它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期望,因而就必须而且必然带有较大的超越于现实的先进性、导向性、激励性的作用。一所地方院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定位、战略规划,只有得到全体师生的支持和认同,才能形成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才能激发师生的斗志和创造活力,积极追求、不懈进取而非顺其自然或消极等待。高校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不同系部处的发展目标应是多元的。院校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就在于它对现实的指导作用,这又要求人们制定出来的院校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先进,得到大家的认可,以统率各系部处的具体发展目标。为此,地方院校发展战略要清晰、具体、详实,具有挑战性和较强的灵活性,以应对其他各类院校的挑战和外部环境的发展与变化。 (三)专一集中原则 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业务的专一化,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较广阔范围内竞争的对手。地方院校选择专一化战略,是期望集中自身全部优势资源获得局部的战略优势,从而去争取整体的优势。当前,在相对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争夺中,不同院校往往以其不同的战略和策略赢得一份市场,或凸显老校品牌优势,或凸显学科专业特色,或凸显科研实力和产业化水平,或凸显地方人脉和财政支持,众多院校都在几近白热化的竞争中,相互学习和借鉴,以谋求自己的生存空间。在此背景下,面临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现实境况和激烈的竞争形势,地方院校必然需要选择专一化发展战略,集中优势资源,力求重点突围,破解发展困境,打开发展局面,谋求长远发展。 (四)比较优势原则 我国部分地方院校在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时,未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一味追求综合化、多学科、高水平,把有限的人、财、物搞得过于分散,结果很难确立和发展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田长霖校长说:“办大学一定要有重点,哪几个学科要重点发展,不行的要慢慢淘汰掉,要把主要的精力资金集中在几个最重点。”从整个社会来说,高等教育资源是稀缺资源,具体到任何一所地方院校,几乎也都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任何高校都不是全能的,就算世界一流大学也不可能在所有学科、所有领域都属一流。因此大学在进行定位规划时,应该“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分配资源时,不能均衡使力、搞平均主义,而要把有限资源投入到最能见成效、最具发展潜力、最具长远效益、最能体现学术优势的学科方向上去,使之脱颖而出,独树一帜。以优势形成辐射力,带动其它领域的发展,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竞争优势,就要在已有的优势中不断发掘、创新,以超越竞争对手。 (五)舍得放弃原则 舍弃是战略的精髓,有舍才有得。如何舍弃一些相对薄弱的领域、学科,集中发展自己的强项,形成特色优势,是地方院校战略转型的重要选择。舍得放弃,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指地方院校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选择重点和非重点发展的部分。“为”即运用市场分割思想,确定发展定位,办出特色,形成优势。“不为”即避免同质竞争,重复“撞车”,以弱比强,而是错位竞争,差异发展,形成异质优势。高校最重要的特色是比较优势,而不是“小而全”“大而全”。由此,院校的办学治校者在为学校定位时,必须坚持舍得放弃的原则。如果明知可为而不为,会延误发展的良好时机;明知该舍弃而不弃之,则易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