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质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本文简称《教育规划纲要》)规定: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任务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规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①《教育规划纲要》还指出了到2020年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高等教育发展的任务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三是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四是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教育规划纲要》将提高质量作为未来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发展任务,没有将规模扩展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甚至在整个《教育规划纲要》中也较少提及规模扩展。这一规定有其特殊的背景。 自1999年起,中国高等教育开始迅速的规模扩展,当年新招收的本、专科人数比1998年增加了47%。从1998年到2009年,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从340.9万人增加到2144.7万人,研究生在校学生数从19.9万人增加到14.5万人,高校在校生总人数从360.8万人增加到2285.2万人。 在1999~2009年的11年间,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增加了5.29倍,研究生在校学生数增加了6.06倍,高校在校生总人数增加了5.33倍。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招的速度,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也是较为罕见的。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到3%,高等教育处于精英阶段,当时的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20世纪80年代初至1998年,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基本上是平稳地发展。自1999年以来,在短短的11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系统。②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为2979万人,在校生达2826万人,毛入学率达24.2%。③ 在中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展的同时,一系列问题随之而生,尤其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凸显。一些学者认为,在大众高等教育时代,不能用精英高等教育阶段的质量观来评价教育质量,而必须用多元的、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相适应的质量观评价教育质量。④事实上,国内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扩招带来高等教育质量下滑的定量分析。但是,更多的学者,特别是广大高校领导和教师认为,由于短期内迅速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导致生均教育经费逐年下降,办学条件紧张,生师比不断上升,最终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下降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许多高校教师表示,1999年以后入学的本专科学生的生源质量明显不如扩招以前,有的硕士生导师甚至不愿意招收2003年以后毕业的本科毕业生做研究生。 在高等教育质量受到质疑的背景下,政府和高校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组织本科教学评估,实施“精品课程”计划,继续推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要求学校重视教学工作和加大教学投入,要求教授给本科生上基础课,规范民办高校办学行为,加强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等等。对政府而言,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组织大规模的、全国性的本科教学评估。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成立。在随后的五年间,该中心组织对589所公立普通高校进行了本科教学评估。绝大多数其他高校,包括高职院校、民办高校乃至军事院校,也由有关部门参照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指导方针、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对它们进行了教学评估。对于本科教学评估,不同的机构和人员态度截然不同,赞成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⑤ 高等学校参照政府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教学质量的措施。例如,高校迎接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组织的教学评估,贯彻实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教学的政策。在保障教学质量方面,高校普遍采取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组织学生评教。⑥通常的做法是,在学期末,由高校教务部门组织修课学生对教师开设的课程进行评价。为了保障科研质量,许多高校对教学科研人员进行科研评估。高校根据学术人员在一年或某个评估周期内发表论文数量、出版专著数量、申请课题数量和级别、科研经费量、所获奖励和等级,进行评估。一般而言,科研评估结果比学生评教结果对教师晋升、奖励或是否续聘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在科研产出评估中,高校特别强调教师在SCI、SSCI、EI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尤其强调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科研评估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消极影响是高校科研产出数量繁荣,但科研质量并没有得到提升。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未来十年我国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并提出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目标:从2009年到2010年,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在校生人数、研究生人数、毛入学率、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主要劳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比例这几项分别从2009年的2979万人、2826万人、140万人、24.2%、9830万人和9.9%达到3550万人、3300万人、200万人、40.0%、19500万人和20.0%。⑦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必须以一定的高等教育规模作为基础,特别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劳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比例要达到较高的程度。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规划,从2009到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主要劳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比例都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增加约一倍。当然,实现这一任务并不难。这是因为,我国18~22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将从现在的1.23亿人下降到8700万人,因此即使维持目前在校生规模不变,毛入学率也会自然提高到34%。⑧根据规划,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和在校生人数增加幅度不大,从2009年到2020年分别只需要增加551万人和474万人,各增长18%和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