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32(2011)04-0099-13 一、什么是大学本质观 人们在研究大学时,一般是从广义或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大学的。广义的大学是指实施中等以上教育的所有的组织机构;狭义的大学在学科上专指综合性大学,而不包括单科性大学和学院,在性质上专指普通高等学校而并不包括成人高等学校。本论题所指的大学是指广义的大学,是指实施中等以上教育的所有的组织机构。大学本质观是人们对这类教育组织机构系统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观念。 大学的本质是回答什么是大学或大学是什么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回答什么是大学和大学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是有区别的。认为回答什么是大学主要是从外部将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而回答大学是什么主要从大学内部来考察和分析大学。[1](25)这样来区分这两个问题表面看来似乎有些道理,但细究起来,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却紧密关联。因为要从外部将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只有对大学内部进行考察或分析,从而明确大学是什么才有可能;而要从内部分析和考察大学,只有将一个社会组织当成了大学才有可能把这一社会组织当成大学来加以考察,而这显然是先要将大学这一社会组织与社会其他组织加以区分才有可能做到的。 然而,回答什么是大学或大学是什么并不一定就能弄清楚了大学的本质。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怎么来回答这两个问题。如果只是从一般的描述大学现象的角度去说明什么是大学和大学是什么,这种回答并不能揭示大学的本质。因为大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只描述大学这些现象,而不是透过大学现象来分析大学的属性,特别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就不可能揭示大学的本质。因此,在回答什么是大学或大学是什么时,只有分析大学的属性特别是本质属性才有可能弄清大学的本质。什么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呢?体现大学本质属性的东西,是决定大学存在与发展的那些属性。因此,要回答什么是大学或大学是什么,并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来抓住大学的本质,就要弄清决定大学存在与发展的那些属性,即决定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弄清了大学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就弄清了大学的本质。这样,对大学本质属性的认识,就是对决定大学存在与发展的那些属性的认识。由此我们可以说,大学本质观就是对大学存在与发展的原因的一种系统的理性认识。 二、大学本质观在大学观念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本质观在大学观念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我们认识大学其他观念的基础或前提。大学的观念,是人们对大学的一种认识体系。目前国内对大学的这种认识体系也有将其称之为理念的。以下先就大学理念和大学观念作一比较,然后试以目前国内较为系统的大学观念研究为例,来对目前人们对大学观念体系的认识作一简要分析,提出本文所主张的大学观念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来说明大学本质观在这一观念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术界,人们往往说大学的理念,而较少说大学观念。那么,大学理念与大学观念是一个什么关系呢?在哲学的理解上,“理念”在古希腊哲学那里指的是与事物或现象相对应的一种精神的实体性的因素。事物或现象都是“理念”这种精神因素的再现。此后的西方哲学,不同的哲学家对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虽有所不同,但他们大都是把“理念”当做是与事物或现象相对立的精神实体来看待的。在日常的理解上,理念指的就是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认识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体系。它通常指的是在理论上或在理性的认识上大学所应该追求或秉承的大学理想、大学信念等观念的系统。而无论是哲学理解和日常的理解,人们对观念的理解一般都指的是对事物或现象的一种认识。这样,如果不从西方哲学的角度而只是从一般意义上来看理念,我们可以将理念和观念这两个概念当做大致相同的意义上来使用。本文就是把二者当做基本相同的概念来使用的。我们这里所说的大学观念,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学理念。 目前国内有两位学者对大学观念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一位是刘宝存在《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中所做的研究。刘著在研究大学的观念时,对西方著名教育家大学观念和中国著名教育家大学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观念等进行了比较系统地研究。在研究这些大学观念时,一般是从大学是什么,大学的职能,大学应该培养什么人才,大学应该如何培养人才这几个方面来对大学的观念进行分析的。[2]另一位是韩延明在《大学理念论纲》中所做的研究。韩著对大学观念的研究,首先对西方和中国的大学观念进行了考察,然后对这些观念进行了概括,提出了属于大学系统内部学术发展与管理规律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和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等四条经典的大学观念。然后从大学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育才兴国、可持续发展、面向社会和国际化四条新兴的大学观念。认为大学的观念体系是由大学系统内部的四条经典的大学观念和大学外部适应社会发展的四条新兴的大学观念所组成的一个体系。[1](565) 很显然,刘著对大学观念的认识是沿着大学是什么,大学的作用(职能)是什么,大学干什么(应该培养什么人才)及大学如何干(应该如何培养人才)这样一个递进的逻辑思路来认识大学,从而建构其大学的观念体系的;而韩著对大学观念的认识是从大学内部的学术发展与管理与大学外部如何适应社会发展这样一个对应的逻辑思路来建构其大学的观念体系的。这两种建构大学观念体系的思路虽然逻辑都有比较清晰且各有特点,但本文比较倾向于刘著的思路。原因有二:一是从大学是什么、大学的作用是什么、大学干什么和大学如何干这一思路来认识大学比较全面,其本身就涉及从大学内部的学术发展和管理,以及从大学外部如何适应社会发展这两个方面来认识大学。因为如果不从这两个方面来认识大学,要回答大学是什么、大学的作用是什么、大学干什么和大学如何干是不可能的,只有从大学内部和大学外部两个方面来看大学,才有可能回答上述这些问题。而从大学的内部和大学的外部来认识大学,就不一定能全面回答大学是什么、大学的作用是什么、大学干什么和大学如何干这些问题了。二是就从大学内部的学术发展与管理和大学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两方面来认识大学来看也是不全面的。从大学内部的学术发展与管理这一方面来认识大学,不可能认识大学内部的全部问题,因为大学内部不仅有学术问题,还有非学术问题;从大学适应社会发展来认识大学也不全面,大学不仅要适应社会,还要对社会有所超越,因此仅仅从大学适应社会这一方面来认识大学是不全面的。既然从大学内部的学术发展与管理以及大学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大学是不全面的,那么,由此所形成的大学观念也是不全面的。我们所要建构的大学观念应该是一种能全面反映大学问题的大学观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