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08;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870(2010)04-0051-05 按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我国高校分为部委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历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本专科教育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一个分支,在我国高等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占据重要的位置。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1041所,其中中央各部委属学校116所;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1396所,比2000年增加355所,而中央各部委属学校111所,比2000年还减少了5所;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增至2263所,比2000年增加1437所,增长了1.17倍,增加的高校主要是地方高校。概略统计,目前地方高校占我国高校总数的比重至少在95%以上。 回顾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是在近十年内由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学校的新生本科院校。地方高校在实现由专科升格为本科、由相对低层次向相对高层次转化的过程中,随着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转变,对教师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原来以教学为主的工作性质转变为教学与科研并重,过去偏重教学性研究转变为教学性研究与专业学科性研究并重,原来侧重操作性、技术性的应用性研究转变为有机融合前沿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并应适度兼顾学科基础理论问题的探究,科研中的学理含量大大提升。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再加上越来越高的科研要求,大多数地方高校教师常常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不少地方高校为了激励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引入了年末考核、任期考核、省部级和国家级立项按比例配套科研资金等政策和措施,发表论文数和科研立项数逐年增加,少数教师还取得了国家级项目的立项。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在科研上还存在着高层次成果不多、高级别立项少、教师科研能力不强、科研功利性倾向严重和科学精神匮乏等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还并不在于问题本身,而是人们对导致问题原因的认识,成见、惯性思维常常把人们的思维引入偏见和误区,从而导致决策偏差。要形成科学的决策和政策,合理引导教师科研发展,首先必须深入调研地方高校教师科研状态、影响因素。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勒温场心理理论的总体框架,立足于地方高校,以湖北某二本高校(下文统称HW大学)为重点研究对象,选取湖北本地6所部属大学(简称为WHE、WLE、WHE、WKE、WME、WCE)为参照系,设计了一套涵盖个体和环境两类影响地方高校教师科研发展的调查问卷,在个体因素方面侧重考察被调查者对个人科研动力、科研时间投入、科研能力以及身体健康在科研发展上的影响力,在环境因素方面侧重考察被调查者对领导和政策因素、科研风气和团队合作等群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科研发展上的影响力,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问卷内容的表达方式采用的是李克特五点量表,信度分析显示,问卷中影响因素部分的信度系数为0.902。问卷中还请被调查者对所在高校当前科研工作状况做总体评价,并提出最希望获得的支持,前者信度系数是0.835,后者信度系数是0.782,问卷整体信度系数是0.865。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问卷227份,其中HW大学120份,部属高校107份,问卷回收率合计71%,有效问卷218份(不同题目的有效问卷不同),问卷有效率96%。问卷数据分析采用的是SPSS16.0软件。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我们发现: 一、科研投入、个体科研动力和创新能力是影响地方高校教师科研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创新能力不足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 从中长期动态的角度,地方高校教师科研发展无疑深受环境的影响,不过从静态的角度,个人的行为是影响教师科研发展状况的主要因素。 在勒温场心理理论中,需要、意志、兴趣、情绪、动机等个人因素是和环境因素一起相互作用动态地影响人们的认知结构从而改变人的行为的,肯定了个人因素对人的行为的解释与预测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本文侧重探讨努力程度、创新能力、科研精神和动力、身体素质等个体因素的影响。除身体因素的影响外,下面通过对努力程度、创新能力、科研动力(精神)三个方面“应然”和“实然”的比较,从中可以反映出地方高校科研工作在教师个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应然”在本研究中是指教师们认为某因素会影响科研成效的程度,“实然”则指教师们在某因素方面的实际水平。 本次调查表明,参与问卷调查的地方高校与部属高校的教师均高度认可科研动力的积极作用,前者李克特五点量表的“应然”值是4.1327,后者是4.47;科研努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然”值也均高于3.5分。根据13项影响高校教师科研成效因素的均值统计,科研努力、科研动力和创新能力的影响力均处于相对靠前的位置,显示大多数参与调查的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存在比较明显的个体归因倾向,个人因素是影响一个人科研成效的主要方面受到比较一致的认可(表1)。
然而,这里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 问题一,地方高校教师无论是科研动力还是科研实际努力程度均低于部属重点高校。 首先应该引起地方高校注意的问题是,地方院校教师的“应然”值均明显低于部属高校(表2)。从不好的方面来看,该结果显示出地方高校教师对科研努力以及创新能力重要性的认识相对滞后;从好的方面来讲,该结果意味着这类高校在通过提高教师的科研重要性认识水平、形成强烈的科研认同感来提升科研创新水平上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调查显示,与部属高校教师相比,地方高校教师科研精神、科技创新能力、科研努力程度均存在较大差距。部属高校教师无论是科研精神,或科技创新能力,还是科研努力程度,均显著高于地方院校的教师(表3,表4,表5)。不过这并非说明地方高校教师所有群体科研努力程度均偏低,从职称子样本来看,地方高校教授群体科研努力程度还略高于部属高校教师总样本水平,表明地方高校教授群体科研激励水平比较高。副教授群体、40岁以下群体科研努力程度总体水平偏低,这几类群体科研努力均值均在3.1分以下,如何激发这部分教师群体科研积极性应成为地方高校教师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