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5年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展开、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的背景下,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摆脱计划经济时代人才培养过分专业化、过于窄化的束缚,面向时代、面向社会、面向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人才,教育部先后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 回首1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市场经济在中国大地牢牢扎根。但是,时代的发展总是会向我们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在有效配置资源、激发人们锐意进取、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金钱至上、物欲横流、伪劣假冒、道德沦丧、精神空虚等不良社会现象。在这种潮流的冲击下,大学也深深陷入了“适应论”、“生存论”和“工具论”的论调之中:即过于强调大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忽视了大学超越性的一面;过于强调大学学习和学术的生存目标,忽视了大学教育完善人生、升华人性的功能。学生读书求学似乎仅仅是为了谋求一个条件好、待遇高、收入高的职位,教师则往往忙于跑课题、抓项目、拿经费。对大学工具理性的过于强调导致对价值理性的忽视,从而使读书求学沦为满足个人欲望的工具,甚至只是进阶的垫脚石。极端功利主义使得校园不再宁静,而是陷入于喧嚣和浮躁。 我们常用象牙塔一词来比喻大学,就是提醒世人,大学是探求高深学问、追求真理、关注人类命运的崇高学术殿堂。在象牙塔里,师生们以追求真理、探求学问为目标,并在此过程中提高知识和精神修养,以达到“人性的升华”。作为愈来愈走向社会中心的机构,大学当然不只是象牙塔;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在“走出象牙塔”的口号声中,实用主义在相当程度上遮蔽了大学精神的光芒。对真理的追求,对理想的保护,在大学似乎不再那么重要。 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一所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确实应该严肃反思我们今天的大学在多大程度上拥有象牙塔的精神实质?我们在鼓励学生“脚踏实地”的同时,有没有提醒他们“仰望星空”?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提出及其施行确实有着特别的现实针对性、重要意义和特殊价值。经过15年的发展,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提高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一定程度上构建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做出了富有成效的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对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二 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未来10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集中表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就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对此,《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是新的时代对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应该有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更应该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具有创新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更充分地发挥素质教育在培育创新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三 第一,素质教育首先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要注重素质教育的人文性质并充分发挥其在人格养成上的作用。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还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爱因斯坦所说的“价值”,就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从来不只是知识和技能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人的精神格局。素质是知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统一,因此素质教育和人格养成必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大学》开篇之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实乃教育之精义要旨,也是我们今天提倡素质教育的宏旨之所在。在中国古代思想中。“为道”、“为教”、“为人”始终互为表里。如果“为道”是追求真理、“为教”是化育天下,那么“为人”就是反诸己身、成就人格。 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对青年学生的人格养成和一生成长有着根本的影响。而这“三观”的形成,完善人格的养成。与人文素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应该说,某一科学或知识领域不需要每一个人都掌握,但人文素养却应该是每个受教育的人都不可缺少的。很多大师级的科学家在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有很高的造诣,有杰出的成就,但同时也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如钱学森先生,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著名的爱国者,在书法、诗词、音乐等方面也有着深厚的造诣或相当的水平。他认为自己的科学研究成就,就深深受益于艺术修养。他还曾专门指出,“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