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型期民办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复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历经近30年的萌芽、恢复和成长,已从“公办高校的有益补充”、“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一跃而成为现今“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民办高校658所(含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446.14万人,其中本科生252.48万人,专科生193.66万人,另有自考助学班学生、预科生、进修及培训学生19.39万人;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812所,各类注册学生85.22万人。全日制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在校生数已经占到全部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0.8%。 民办高等教育的复兴与崛起,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对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国家培养各类适用人才,以及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1]从总体上看,近30年来,在相继经历了恢复萌芽期(1978-1991年)、缓慢发展期(1992-1998年)和快速发展时期(1999-2005年底)之后,以200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第101号文和2007年初教育部第25号令的发布为标志,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转型期——调整规范期。[2]我们认为,这一时期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大致呈现如下几个特征: 1.从民间自发行为到政府自觉引导发展。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尽管一些地方陆续出台了不少鼓励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行政法规和政策措施,促进了当地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总体而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多的仍然是民间自发行为,还很难说是国家层面的自觉行动和集体行为。长期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实际上是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并未被政府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而且涉及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如产权归属、合理回报、信贷政策、税收优惠及教师同等待遇等),至今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民办高校机构数量和在学人数的增加、民办高等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进一步彰显,以及民办高校自身存在问题和矛盾的不断暴露,各级政府必将更加重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自觉地采取措施,引导民办高校规范管理,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2.从区域领先发展到各地齐头并进发展。以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和非均衡性。实践表明,凡是地方政府比较重视、政策相对优惠的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就发展快、发展好。如陕西、江西、浙江和广东等省,由于地方政府思想解放、政策引导得力,其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明显走在全国其他地区的前列。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逐渐被社会各界和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各地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关注、更加重视。近期,黑龙江、河南、河北、云南、宁夏、四川和重庆等许多地方都纷纷推出新政,以优惠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全国各地民办高等教育将会进入齐头并进、相对均衡的发展期。 3.从市场无序竞争到相对健康有序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端于市场,因应市场而生。不过市场机制也有“失灵”的时候,加上政府监管不到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利益驱动影响,一些民办高校在发展中存在一些不规范和非理性的办学行为,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民办高等教育的整体形象。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各种政府管制措施的逐步到位以及行业自律的不断加强,今后一个时期,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秩序必将得到进一步规范,民办院校之间的市场竞争也将朝着更加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4.从总体资源短缺到局部地区资源过剩。经过多年发展,受高校扩招政策中止和公办高校大规模建设“挤出效应”的双重影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从整体性教育资源短缺转变为区域性教育资源过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的显著增加,同行业竞争日益加剧,民办高等院校之间的两极分化和优胜劣汰现象必将愈演愈烈,一部分民办高校已经或将会由于管理不善、经营不力,出现运行困难,难以为继,发生重组转型或倒闭关停,被迫退出市场。 5.从注重外延扩张到重视内涵特色发展。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初期,为了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大多数举办者都将规模扩张作为院校建设的首要任务,强调多样化办学、大兵团招生、高负债经营和跨越式发展。随着高等教育适龄人口逐年减少,以及同类高等教育服务替代品的增多,走外延式扩张道路的民办院校遭遇到发展瓶颈,面临着招生不足、设施闲置和债务危机等压力。新的时期,民办高校存量调整和增量增长,都必须也只能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即要更多地从注重外延扩张转向注重内涵建设、质量提高、特色培育和品牌塑造上来。 二、转型期民办高校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获得较快较好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深层问题和严峻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既有来自外部的因素,也有来自内部的因素。就民办高等学校内部而言,当前影响和制约其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集中体现在以下六大方面: 1.收入来源单一化。特殊国情决定了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的收入来源十分单一。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教育部有关部门2002年所开展的一次总样本为1205所民办高校的问卷调查,学杂费收入总和占到民办高校办学经费来源的90.2%。[3]而资料显示,1992-1993学年,美国私立高等学校学费收入占总收入的41.2%;社会捐赠的收入占学校总收入的20%-30%;提供对外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23.2%。此外,科研项目经费收入也占有相当比重。对非营利私立学校,美国政府的财政资助所占比重平均达到18.5%。就国内情况而言,民办高校的生均运行经费也明显要低于公办高校(见表1),很难与公办高校展开平等竞争。经费来源非常有限,办学资金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