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10)11-0009-06 人类为什么需要教育?因为人类期望通过教育更好的生存,过上美好的生活。然而,教育是否必然将人类带入美好的生活有待确认和证实。在价值追求多元化的时代,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也不可能洁身自好,脱离世俗。作为日益成为社会的中心和社会发展“动力站”的高等教育,其在迅速发展过程中,价值追求的迷失,发展方式的失范,正面临“失去灵魂”的威胁,正在遭遇“本体性危机”。为了使教育的发展回归原初而本质的轨道上,衡量教育发展的标准除了知识、市场或资本维度,还必须引入伦理维度,因为,无论是知识还是市场,都无法赋予教育灵魂,无法使教育真正承担其完整的社会使命。 一、高等教育发展为何要引入伦理之维 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引入伦理思考,以及伦理尺度进行评价,源于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解和对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深入反思。 1.基于对教育和发展本身的属性分析 教育本身是一种内涵伦理意蕴的社会活动,伦理既是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其实现目标的手段。因为,只有通过道德的方式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道德的人,而只有培养高度社会化的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人类社会才可能成为富有人性、人道和人文情怀的社会。从这一意义上说,教育既需要一种内部的充满道德色彩的目标和氛围,同时也能外部性地实现对社会的道德影响力,这是教育最具独特性的社会功能所在。因此,教育的发展应然地具有伦理属性,倘若缺失了这种属性,那么,教育要么异化成“反教育”,要么根本无法称其为教育。 什么是发展,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有不同的理解,但总体而言,人们对发展概念的理解日渐成熟,以至于形成了专门的“发展学”。从最初的“发展就是增长”、“发展就是财富的积累”等简单、单向的发展观,到生态型发展、和谐发展,人们对发展的理解日益广泛深刻。然而,最具影响力的发展观是被称为“经济学的良心”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和社会学家德尼·古莱提出的发展伦理学,即用伦理的观念理解和解释发展。阿玛蒂亚·森提出“以自由看待发展”,认为“发展就是扩展人们的实质自由”。也就是说,“发展必须更加关注使我们生活得更充实和拥有更多的自由。扩展我们有理由珍视的那些自由,不仅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不受局限,而且能使我们成为更加社会化的人、实施我们自己的选择、与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交往并影响它。”[1] 德尼·古莱则不断提示人们反思“发展为了什么?”这样一个人们在盲目发展中忘了思考但却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德尼·古莱等发展伦理学先驱者提出作为目的的发展和作为手段的发展的区别,他们认为“虽然人们必须有足够的物质才能生活得更具人性,但发展本身只不过是为提升人性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为此,他们强调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所有人类都需要接受召唤来完成自己的使命。”[2]因此,德尼·古莱提出,“发展最主要涉及的是有关‘美好生活’的内容”,“虽然在某些方面,发展本身是追求的目的,但在更深层面,发展从属于美好生活。”[3]美好生活,更为人性化的社会生活使发展具有了价值内核,并获得能够赢得人们内在认同的努力方向。 可见,这样一种具有浓厚道德色彩的发展观念是与教育自身属性相契合的,或者说是和教育发展的应然目标高度统一的。教育正是通过对人的精神的影响使人更好地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存在的意义,在自我和社会的共同提升中获得个体完整的存在价值,也即使自己也使他人有更美好的生活。因此,教育的发展如何获得更多的理性和方向感,伦理之维的纳入能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视角。 2.基于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分析 大学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衡量发展的标准和维度,这些维度揭示了特定时期社会对大学的特定理解和功能需求,也显示大学对于社会的积极回应以及自身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大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自我价值追求和功能的扩展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对已有功能简单的否定和放弃,而是一种批判性充实。唯有如此,大学才一直存在并不断发展,走向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 大学产生之初,知识维度就成为衡量大学发展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维度。本质意义上,大学是以知识和文化为载体的精神性存在。对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即对整个社会的知识贡献始终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的本质。纽曼认为对于大学而言,“知识本身即为目的”,大学需要“为知识而知识”。在对这单纯发展目标的追求中,大学被视为“象牙塔”,“它摆脱了外界的束缚,放弃了暂时的利益,成为保护人们进行知识探索的自律的场所。”[4]这正是人们对传统大学经典意义的理解——自由自律,高雅脱俗的“研究高深学问之所”。 伴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力量开始侵入“象牙塔”,产生了巨大且深刻的影响。“无论是福是祸——抑或福祸双至——市场的力量和道德标准都改变了美国的高等教育。”[5]市场的、金钱的力量成为刺激大学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大学发展获得了生机和活力。因此,“学术资本主义”、“学术资本家”等概念应运而生,曾经信仰“君子固穷”的大学教授作为“学术老板”而追求利润最大化。社会发展乃至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使每个大学不得不将“资金筹集”、“利润创收”作为发展的第一目标。因此,经济维度是现实的维度,生存的维度,是外在于高等教育但又不得不迎合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