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信息社会,各种社会思潮呈现相互激荡的复杂态势,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有人形象地描述:“70后是做得很好却说一般,觉得还没有做好;80后是做得一般,自己却觉得很好;90后是还没有去做就觉得自己最好。”① 90后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新新人类”,有着更加超前的消费观念、多元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近年来,以短信文化、流行音乐、动漫族为载体的文化时尚,以旅游热、健身热、信用消费为标志的消费时尚,以流行语、网络语言为特色的语言时尚等都深深影响“90后”大学生,尤其是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发展产生着极其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研究背景 关于时尚内涵的界定,诸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德国社会学家西美尔认为:“时尚只不过是我们众多寻求将社会一致化倾向与个性差异化意欲相结合的生命形式中的一个显著的例子而已”②。2009年新版的《辞海》将时尚解释为:“一种外表行为模式的流传现象。如在服饰、语言、文艺、宗教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往往迅速被人们采用、模仿和推广。表达人们对美的爱好和欣赏,或借此发泄个人内心被压抑的情绪。属于人类行为的文化模式的范畴。时尚可看作习俗的变动形态,习俗可看作时尚的固定形态。③ 时尚文化在20世纪末的中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对青年一代的生活、生存方式的改变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的。④ 近年来,时尚文化的世俗性、无序性导致部分“90后”大学生价值目标模糊、角色混乱和行为失范等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心理误区,引起了学术界尤其是青年研究专家开始对时尚文化进行系统研究。总体上看,国内学者对青年时尚文化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队伍的逐渐壮大。目前,青年理论研究者和青年工作者,各高校的与时尚文化相关的人文、心理、艺术、哲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师都开始加入到大学生时尚文化的研究队伍。二是研究视野的不断开阔与拓展。其中,既有对大学生时尚文化的现实表达的探讨,也有关于时尚文化与行为模式选择的研究。三是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完善。既有理论上的探讨,也有实证性的研究。而就学界的研究成果而言,由于研究者们的学科背景与知识结构不尽相同,研究视野各异,提出的观点也不尽相同。如杨丽霞认为,要以先进文化为主导引领时尚文化,先进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要保持引领时代潮流的水准,而且应当成为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成分⑤。王成认为,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肩负着创造、引领青年文化,引导、发展青年时尚文化的时代重任。共青团组织应当着力从研究、构建、引导、创造、联动五个方面提升青年时尚文化⑥。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直面和反思时尚文化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已成为当代青年不容回避的课题。 结果与分析 本课题主要采用实证性的研究方法,自编问卷34个项目,主要对“90后”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审美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生活价值观、自我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对象为江苏省10所高校的“90后”大学生,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50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5.8%,专业兼顾文科、理科、工科、医学,男生656人、女生494人,性别比例相当。调查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针对部分突出问题,对具有不同偏好和独到见解的“90后”大学生还进行了个别访谈。 调查显示,江苏高校的“90后”大学生能意识到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和行为模式,向传统的价值观提出了明显的挑战,影响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大部分学生感觉时尚是一种模仿和从众,学生们会比较在意其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趋向,以求社会认同和群体认同,获得安全感,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平衡;60%左右的大学生认识到时尚文化中群体行为、从众性、即时性、功利性等因素对自身的健康成长有负面影响,消解了“90后”大学生对高尚价值观的追求,具体如下: 1.价值取向多元化 “90后”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在原有的以某种价值观为核心的单一价值观基础上,呈现出以多元价值观为基础的兼容性趋势。之所以出现这种特点,主要是因为校园时尚文化的主体、客体、媒介的多元化,使“90后”大学生以是否有利于个人生存和发展作为指导其行为的根本标准,将传统的与现代的价值观、民族的与外来的价值观进行扬弃、内化,从而使价值体系极度分化,价值取向日益偏离主流价值观,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属性。 总体来讲,“90后”大学生的主流价值取向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在回答“哪一种信仰说法最接近您的想法”时,选择“信仰共产主义”的占37%,选择“信仰民主、自由、平等”的占26%,选择“什么都不信,不知道信什么好”的占15%,选择“信仰宗教”的占12%,选择“现在还说不清楚,但觉得还是有信仰好”的占10%。对关于“金钱是否是万能的”这一问题的调查中,49%的大学生表示“不赞同”,25%的大学生表示“赞同”,26%的大学生是中性的一般态度,可见持不赞同的人居于主要地位。在人生价值观念上,大学生虽然追求物质享受,但他们对自我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服务社会三者统一,有着更强烈的渴望,但是对如何实现却认识不一,想法各异。60%的大学生认为“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个人价值也能得到实现”、24%的大学生选择“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社会价值得到实现”、11%的大学生选择“只有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