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都市通常认为是20世纪20年代前后发展起来的。但此后经历了战乱、改造和因为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反城市化进程,现代都市的发展一波三折。真正自觉地展开都市建设进程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继农村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的改革之后开始的市场经济改革,带动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从那个时候起,城市化便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最直观、最重要的标志。 城市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由建筑、街道和人群构成的现实的物理性的存在。然而,并没有人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城市”——他只能看到、接触到其经验所及的城市的某一部分。一个来上海或广州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可能从来都没有去过这些大城市的某些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地方,比如上海的恒隆广场、新天地或广州的珠江新城。他们关于大都市的了解可能多是由间接获得的信息重构的想象。至于许多城市作为核心标志的形象工程,如巨大的广场或豪华的中心商务区所呈现的壮观华丽景象,虽然人人似乎都很熟悉,但没有几个人真正亲眼“看到”过这些——走近广场的人们看到的只是局部的景色和巨大的空旷。那些壮丽的景象是航拍的鸟瞰图像,人们只是通过媒体的展示而“被”成为那种壮丽景象的接受者的。换句话说,人们对于城市的认知与其说是通过直接的接触和观看,毋宁说更多的是由叙述和图像构造的想象。越是大都会越远离个人的直接经验而成为公众化的想象,因而当代都市的建设其实就是满足某种公众想象的建设。19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工业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大都会,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想象力,并形成了具有浓厚现代神话色彩的都市乌托邦想象。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和未来主义建筑和城市建设观念就体现了这种乌托邦想象,一个重要的代表是著名建筑学家勒·柯布西耶,他的关于“居住机器”和“光辉城市”的观念,追求的是通过技术和设计制造完美城市这样一种现代乌托邦理想。这一理想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城市发展观念。 中国当代的城市想象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城市化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一度成为全国上百个城市共同建设目标的“国际化大都市”梦想,就是一种具有浓厚现代乌托邦色彩的城市想象——高楼大厦、高速公路、完美的设施、绚丽的景观等等,所有的想象都指向柯布西耶所规划的“居住机器”和“光辉城市”的理想。这是几十年来中国的“现代化”之梦的具体表现。几年前,有学者从国外的都市研究中得知当代世界都市发展到第五大都市圈阶段后,马上就提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究竟花落谁家”这样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问题。到2011年初,更有国外媒体惊呼中国正在建设一个世界第一大的“巨型城市”(Mage City)[1]。如同对奥运金牌数量的关注一样,大都市已成为中国国力和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较量的一个标志。 然而这种关于“现代化”文明的城市想象所依托的基础并不那么可靠。柯布西耶梦想的基础是对工业和现代科技的迷信,并不能代表整个现代社会的理想。事实上,由财富、声色、欲望和喧嚣构筑起来的现代大都会在刺激着人们的感官和梦想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关于未来的恐惧。20世纪初德国学者斯宾格勒轰动一时的《西方的没落》,曾把19世纪的工业化大都会的兴起比喻为西方文明的冬季,意思是大都会的发展和繁荣是文明走向没落的原因和标志。斯宾格勒的书出版已经一个世纪了,表面上看,历史似乎没有证明书中的预言——西方文明还没有垮台,大都会在这一个世纪中非但没有消亡,反而有了更大的发展,从发达国家蔓延到了发展中国家,甚至形成了更大规模的都市和都市群。然而与此同时,人们却也越来越多地注意到了现代大都市的发展带来的问题——能源、环境、社会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和复杂化。一个世纪以来都市在不断膨胀,却无法摆脱斯宾格勒的魔咒般预言。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对大都市的未来发出了警告: 大都市,在它发展的最后阶段,变成了一个集体的诡计,使这个不合理的制度运行下去,并给那些实际上是它牺牲品的人一种错觉,认为他们有权力、财富和幸福,认为人类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宝座。但实际上他们的生命一直处在危险之中,他们的财富是庸俗而短暂的,他们的闲暇是非常单调而乏味的,他们可怜的幸福带有一种色彩,经常预感到暴力和死亡会突然降临。他们日益感到,他们自己“是陌生人并感到害怕”,身处在一个他们过去从未制造的世界上,这个世界对人类直接指挥的反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少,也比以往任何时候缺少人类的意义。[2] 从20世纪初开始,柯布西耶的技术乌托邦和斯宾格勒的末世魔咒就构成了西方当代城市想象的两极。这种矛盾想象的结果就是:一方面城市继续在扩张,并不断追求通过技术的进步向尽善尽美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人们又在不断检讨城市的过度发展对环境、社会和个人的生存带来的种种问题。 然而,大都市的问题在中国似乎还没有真正成为值得人们严肃思考的问题。从对“国际化大都市”的热衷,到比拼“谁将成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再到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这种城市建设的热情表明,负责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人们虽然不能说对当代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乃至困境一无所知,但对城市发展负面问题的忧虑远远比不上对大都市高速发展的兴趣。显然,柯布西耶比斯宾格勒更适合中国的都市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