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文化发展的方向 韩民青(山东社会科学院)/《云南社会科学》,2011.3.86~89 所谓文化发展方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文化发展方向,往往指的是某一国家、某一时代或某一特定文化内容的发展趋势。广义上则指的是宏观上、整体上的人类文化的发展趋势,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指向。文化沿着适应人的需要和扩大人的力量方向发展。从人类的角度讲,若无需要,就没有必要去创造文化。从文化的角度讲,文化若不能满足人的需要,便不会被创造出来,更不会获得发展。人的需要并非凝固不变,随着文化的发展,人的需要也在发展,这就造成了一个(需要→文化→需要→文化)循环往复的不断推进过程。 文化作为人类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到世界上,但最终的结果却不是永远作为人类的组成部分,而是取代人类成为比人类更高级的独立存在。当然,这种独立的文化性存在不是普通的事物,而是再生的新宇宙。文化的独立化发展,并不是像某些人所预测的那样成为与人类对立并统治人类的力量。文化循着由浅入深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向发展。文化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循着由浅入深地认识和改造自然物质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的。这个方向性充分显示了人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文化作为人类独特生存方式和创造物的本质以及文化的新宇宙本性。 有关文化创新的几个问题 李春华(中国社会科学院)/《理论探索》,2011.3.5~9 文化创新的类型既涉及到文化创新的标准,也规范了文化创的具体内涵,是对“什么是文化创新”的另样回答。笔者依据文化的特点对文化创新的类型作初步分析。(一)突破性创新。也称“原发性创新”或“颠覆性创新”,是在文化的思想、理论、学说、观点、形式等方面带有根本性的突破与变革,创新程度、创新难度、创新影响最大的创新。(二)渐进性创新。原本是指企业依照原来的路径与方向进行的技术或产品的改进。在文化创新上,渐进性创新是指在相对的范围内,在文化思想、理论、学说、观点等方面进行的非根本性的创新,在创新程度、创新难度以及创新影响力上都弱于突破性创新。表现为在原有思想理论或艺术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补充、丰富、完善,增添新因素、新原理、新结论,使已有文化的理论成果和艺术成果更加完善,更强烈反映实践和时代的要求,从而开拓新的理论或艺术境界。(三)融合性创新。也称“集成创新”或“综合性创新”、“依托性创新”或“采借性创新”。就是将已有各相关成果融合汇聚,或借鉴、参照已有的典范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文化创造活动及结果。(四)“二度创新”。也称“二度创造”或“再创造”。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一般都要经过两次创造才最终得以完成。“一度创新”是人类对于事物反映的“观念模型”,它是人类的特有属性。“二度创新”是“一度创新”的实现、完成与提升,是对原有理论或艺术成果的丰富和发展。(五)普及性创新。即运用性创新,是文化成果具体的运用、普及到社会过程中的创新,是文化理论与文艺作品走向实践过程的创新。 身份·资本·意义 ——论消费文化中的拜物现象 周晓露(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3.128~132 消费商品是人与世界保持关系的一种方式。现代社会中独特的消费文化的出现,代表了与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相关的人与物的关系的改变。波德里亚认为,消费文化最主要的特征是符号意义的消费。人们进行消费,不仅仅是为了购买商品,获得实用价值,更希望从中得到意义的体验。当代的消费已不再是附属于生产的纯粹经济活动,而是符号控制着消费需求。消费已成为吸收符号及被符号吸收的过程。赋予商品人所需要的种种意义,并夸大商品符号价值的作用,以符号价值作为商品的基石,如此刻意拔高商品的最终结果是导向物化,造成商品崇拜。消费者误以为商品的符号价值是完全内在于商品本身,实际上这种看似自然而然的符号价值是人为制造的结果。商品崇拜标榜以对物的拥有作为衡量个体幸福与否的标准,然而我们不应漠视在盲目拜物的逻辑背后所掩盖不了的残酷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