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开展我国在校大学生中外文化符号观调查①,是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两年多以前,一条“新闻”在全国引起了一定的轰动:据说,美国《新闻周刊》根据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网民投票,评选出12大文化国家以及代表国家文化的20大符号。这12个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德国、俄罗斯、西班牙、印度、希腊和韩国。代表美国文化的形象符号有华尔街、可口可乐、NBA、自由女神像、迪斯尼等;代表英国文化的形象符号有英语、白金汉宫、牛津大学、绅士风度等;代表意大利文化的形象符号有罗马帝国、罗马教皇、文艺复兴、比萨饼等。而代表中国文化的形象符号是: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莫高窟、唐帝国、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天坛、毛主席、针灸及中国烹饪。这一曾被许多媒体转载、引用或评说的“新闻”,引起了我们的很大关注和兴趣,因为它确实同我们正在研究的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课题密切相关;但同时,它又让我们感到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它的形成方式和结论都让我们满怀疑虑。我们登录美国《新闻周刊》网站查询,没有发现这方面的任何报道。我们不得已专门致信美国《新闻周刊》询问,得到的回答令我们意外和吃惊:该刊迄今为止没做过任何这类调查!而据我们了解,我国国内学术界也没有做过这类调研。文化符号是能代表特定文化形态及其显豁特征的一系列凝练、突出而具高度影响力的象征形式系统,对其“误读”有可能余毒无穷。面对这一令人吃惊和不解的“新闻”,为了对这个问题获得真正令人信服的了解和及时应对,我们不得不决定自己动手,按照严格的学理分析和问卷调查方法,对全国在校大学生做一次实际的抽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予以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我们有关大学生中外文化符号观的调研结论。这正是本项研究和本报告的由来。 一 概念梳理与问题提出 开展“全国大学生眼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外文化符号”调查,是实施“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一个必要步骤。按我们的理解,文化符号是能代表特定文化形态及其显豁特征的一系列凝练、突出而具高度影响力的象征形式系统,简称文化符号。文化符号,无论是中国文化符号还是外国文化符号,都是文化软实力的一种显豁而又重要的载体,它在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层面中处在特殊的位置。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层面,是同我们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特定理解相关的。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地说,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文化价值的感召力、政治制度的吸引力和政府政策的合理性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会深刻地影响其他国家的人对这个国家、民族或群体的整体看法。软实力概念应当包含若干不同的领域,例如可以有政治软实力、外交软实力、民族风尚软实力、生活方式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等。而在其中,文化软实力是必不可少而又特殊的重要领域之一。这种特殊性突出地表现在,文化软实力既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必要领域之一,同时又是任何其他软实力领域据以呈现自身的惯常方式。例如,政治软实力通常借助文化(艺术)符号的感染手段去增强其吸引力。这是因为,文化(艺术)总是凭借其符号表意系统去激发人的想象力、情感和直觉等,进而达到吸引人和感染人的目的。由于如此,探究文化软实力的运行特征对于了解整个软实力的运行就是必要的了。 文化软实力,原本是可以从国家、社会、民族、群体、阶层、个人等若干不同层面去理解和界说的。仔细解读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七部分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论述,不难了解到,文化软实力概念是可以从国家层面获得其特定内涵的。这样,从国家层面看(当然也可以同时从别的层面看),可以说,文化软实力是指特定人类共同体的生活价值系统及其符号象征形式对外呈现的柔性吸引力。在这里,文化的核心内涵是生活价值系统,而其主要呈现方式则是符号象征形式。这样也可以说,文化是指特定人类创造的用以传达生活价值的符号系统。由此看,文化软实力是指特定国家的各种价值系统及其符号象征形式向外部释放的那种柔性而又厚实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这种含义的文化软实力有哪些具体内涵?它同文化符号又具有怎样的关系?仔细解读,正是从十七大报告第七部分的特定语境着眼,文化软实力概念主要体现为四层含义。对这四层含义稍做整理,就可以获得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四个层面:第一层为国家及社会的主流或核心价值系统的吸引力;第二层为社会行为模式的凝聚力;第三层为传统典范及遗产的影响力;第四层为文化传播机制的感染力。文化符号在文化软实力构成中具有特殊的位置和作用,在上述四个层面实际上相互交融、渗透,常常难以分辨。比较而言,这四个层面中的每一层在实际的运行中,都会形成各自一系列凝练、集中而突出的符号象征形式——我们就把它们称为特别能代表特定文化形态的特征的象征符号系统,简称文化符号。尽管任何文化都可以归结为具体的符号表意系统,但正是在这里说的具有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中,特定的文化形态的特征及其软实力会以格外鲜明有力的方式呈现出来。就体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中国文化符号来说,第一层面有毛泽东、邓小平等;第二层面有雷锋、钱学森等;第三层面有汉语、孔子、京剧、长城、兵马俑等;第四层面有春晚、贺岁片等。不言而喻,这些富于象征意味的知名文化符号,都很容易让无论外国人还是中国人自己很快联想到中国、中国文化。 于是,从大学生对那些知名度颇高的中国文化符号的自我认同入手,去了解他们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自我看法,应当是有效的。考察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固然主要地是看这个国家的文化在外国人(居民)心目中的感染效果,这一点无可否认,因为,正像外国学者已经指出的那样:“中国如何看待自己并不重要,真正的关键在于国际社会如何看待中国。”②但是,与此同时,也要看这个国家的文化在本国国民心目中的自我认同及感染效果,因为本国国民对自身文化的自我认同会极大地影响这种文化的自信力、对外传输方式及其效果。正像这位旁观者建议的那样,完整地说,重要的环节实际上在于两方面:“别国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国如何看待自己。”他进一步建议说:“在我看来,中国有必要设计一套全新的理念,以向世人恰如其分地展示自己的国家形象。所谓的全新理念并不是要抛弃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是要想办法借助文化艺术、商业产品等,让世人看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国,从而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中国的传统声誉。”③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化认同的精英群体和未来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对本国文化符号和外国文化符号的体验和认同,会影响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自我认同及外向型传播效果。由于如此,在我国在校大学生中进行中外文化符号调研,了解他们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外国文化软实力的感知和判断,可以从一个特定的方面帮助我们了解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大学生精英群体对本国文化软实力的自我认同,使得人们在思考和探讨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时,能够更具有现实感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