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10)04-0001-07 移民是文化传播的主体。说到“移民”,近年来大家都很熟悉这个名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数量庞大的移民,并且还在日益扩大。但是并不是说人一旦离开了家乡就自然地成为了移民。一般来讲,流动人口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或者是以定居为目的才可以称之为“移民”。 一、移民是文化传播的主体 历史上的移民是流动人口的一部分,不过这一部分在文化传播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往往超过了其他任何形式的流动人口。原因何在?因为人只有在某个地方定居下来或者以定居为目的,他才会对当地有一种归属感。比如人在外地就学或者工作,肯定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融入当地的生活。如果就此定居的话,那就要面对当地文化——方言、饮食、生活习惯、气候条件等。流动人口可以不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暂时忍耐一下,反正将来要走。但是移民以定居为目的,那就得入乡随俗。如果你嫌当地的某种生活习惯不好,你又有一定的能力,就会尽力改变这种生活习惯。这就是移民与一般流动人口的不同,他们对当地有了归属感后,会更加积极地影响当地文化或者不得不受当地文化的影响。 文化传播需要媒介,这个媒介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而移民就是最活跃的载体。特别是在古代,由于没有什么传播手段,人是最主要的载体,而且往往是唯一的。书本和其他形式的文字记载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但与人相比,书本的传播能力就相形见绌了。文字记录的内容未必能百分之百地反映作者的想法,读者的理解更难以完全符合作者的希望。在造纸和印刷术未普及时,古人往往会将重要的文字铸在青铜器上,刻在石上,文字尽可能简约,更增加了理解的困难。但如果是作者自己直接传播,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今天绝大部分信息已经不需要由人直接传播,只需通过互联网、声频、视频、电话、传真等途径,一种新出现的文化现象可以很快传遍全球。但人以外的传播跟人的传播总是不同的,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代替身临其境。更主要的是,人以外的传播只能被动地接受,或者在规定的范围内“互动”。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还没有一种文化传播的媒介可以超过人本身,何况在古代!当然流动人口也可以传播文化,如唐朝的高僧玄奘从印度取回佛经翻译,对传播佛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玄奘在印度留学十多年,实际已与移民无异。而玄奘对佛经的翻译和理解,正说明人在文化传播中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移民的作用也不是一般流动人口所能起的。 中国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移民的历史,即人口不断地从先进发达的地区流动到相对落后不发达的地方,并把先进的文化传播到那里,带动那里的发展,再逐步扩展的过程。 二、绍兴的发展与移民的关系 在七八千年前,中国境内就有了一些文化相对发达的地方。这些地方的文化,有的一直延续到今天,有的已经烟消云散,有的则到了某个时期就中断了,没有延续下来。比如绍兴周边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这些文明都很早,但是都没延续下来。为什么会断绝?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作过研究,有的认为是自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出现海平面升高,海水倒灌;或者出现了持续的灾害,所以当地人不是生存不下去了,就是外迁了。因为如果仅仅是不同人群之间的争夺,获胜的一方就能够生存下来,不至于同归于尽。 绍兴有大禹陵,司马迁亲自考察过,并载入《史记》①。有人说大禹治水是在黄河中下游,为什么却要葬在绍兴?其实进一步研究发现,大禹治水不可能发生在黄河中下游。黄河中游如果发生洪水的话是不可能一直延续十几年的。洪水泛滥是有季节性的,夏天、秋天发洪水,洪峰过后水位就会回落,除了特别低洼又无法排水的地方可能积水,其他地方的水都会回归河道,或流入新河道,怎么可能泛滥十多年时间呢?这一点,水利学家李仪祉早就指出过。所以有人就说大禹治水应该是在海边,他治的水不是江河洪水而是海水倒灌,海水灌进来以后流不出去,大禹只好疏导,让水再流出去。既然这样,为什么大禹治水的故事会传播到中原呢?有人推测,大概是大禹后代某支部落从沿海迁到了中原,把这个故事带到了那里。这就反映了早期的人口迁移会带走对祖先的追忆和群体内的传说这一事实。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迁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类迁徙已经在不自觉地传播文化了。 夏、商、周三代不存在统一,特别到了东周,诸侯之间、部族之间的争斗、兼并非常剧烈,冲突和战争经常发生。在这个过程中,获胜的一方或者占有优势的那些人群会通过迁移的方法把自己的文化传播到其他地方。 当时江南和南方广泛分布着百越诸族,其中一部分越人以今绍兴为中心建立越国,而吴国是以今苏州为中心的。在吴越之争中,吴国曾经灭了越国,后来越王句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后句践又灭掉了吴国。越国灭了吴国后要占领它,光靠军队不行,还需要移民,把人口迁往吴国故地,还要迁往新扩张的地区。 越国最强大的时候,不仅占有今天江苏苏南和安徽皖南一带,而且往北一直挺进到山东汶水流域,后期还曾经以琅琊(山东青岛胶南一带)作为都城。这是一次大规模的迁移,其中一部分人是坐海船沿着海岸,经过今天的江苏、山东半岛到琅琊定居的。在这个过程中,越人将自己的文化一直传播到了山东半岛的南部,也包括中间经过的那些地方。这是一次比较大、比较确切的迁移,要考究它到底带去了什么影响,目前还缺乏必要的史料佐证。后来随着越国的衰落,越人又从那些地方退回到祖先的发祥地,也就是绍兴一带,有的还南迁到今浙江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