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面对着的是这样一位作家:他曾是中国新文学发轫期的重要社团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是新文学第一部长篇小说的作者;他撰写了二十多部长篇小说,其数量在新文学作家中堪称第一;他的小说曾连续再版,例如《爱之涡流》出版半年就再版三次,《飞絮》不到三年就再版八次,说明他的作品曾经拥有众多的读者。另一方面,他的三角恋爱模式的“小说学”曾受到鲁迅的严肃批评;他于1933年在《申报》上连载的爱情小说《时代与爱的歧路》因引起读者厌倦而被“腰斩”和唾弃;抗日战争期间他因堕落为汉奸而身败名裂。这个集贡献与罪愆、光荣与耻辱于一身的作家就是张资平。 无论在人生道路上或是在文学道路上,张资平都是以彻底失败而告终的。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最后留下的是恶劣的名声。我们研究一个成功的作家,固然能够总结出若干宝贵的经验,但如果我们对一个失败的作家作认真的剖析,从他们并不成功的生活和创作历程中清理一些值得借鉴的历史教训,对于今天的作家和读者,同样也是很有意义的。 一 张资平的文学生涯有着良好的开端。1920年他在日本携带着处女作《约檀河之水》步入现代中国文坛。在同郭沫若、郁达夫等留学日本的学生一起组建创造社时,他是朝气蓬勃的。创造社创办的第一个刊物《创造》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张资平一个人就发表了五篇作品,其中有短篇小说《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长篇小说《上帝的儿女们》(连载),散文《写给谁的信》以及评论文章《出版物道德》与《“创作”》,其活跃程度可以想见。当《创造》季刊还在集稿阶段时,郭沫若就曾对陶晶孙说:“这些文章中以张资平的为最好,……资平是真正的小说家”。[(1)]张资平以自己出色的活动表明他是早期创造社的一名骨干成员。 《约檀河之水》发表之后,张资平又陆续写了一些短篇小说。除了已提到的《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外,还有《一班冗员的生活》、《木马》、《银踯躅》、《一群鹅》、《白滨的灯塔》等,这些作品都曾产生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张资平又于1921年秋天写完《冲积期化石》,翌年春由上海泰东书局正式出版。这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出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张资平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的一大贡献。从1912年东渡日本留学到执笔开始文学创作,张资平已在日本生活了八九年,这段异国的生活和学习的经历无疑为他从事文学活动与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准备,因而当“五四”文学革命的隆隆雷声在国内响起时,他和他的朋友们在大海彼岸的岛国就能及时作出积极的响应,并以自己的作品显示了新文学运动的实绩。 这时期张资平的小说创作为读者展示了一个陌生而新异的生活领域。这些作品以日本现实社会为背景,叙写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在异国他乡的生活遭际和内心感受。《约檀河之水》描写留日学生韦先生和日本少女芳妹的恋爱故事;《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叙述日本姑娘秋儿不幸的遭遇;《一班冗员的生活》揭示一群留日学生困顿的生活境况;《木马》描述中国留学生同一个日本孩子动人的情谊;《银踯躅》抒写留学在日本遭受民族歧视和人格侮辱的痛苦感受。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以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年轻朋友一同赴日留学的经历为线索,展开对国内社会生活与日本社会生活的广泛描写,在这部作品里,留学生艰苦的生活,日本社会纷繁的状况,中国学生与日本普通人之间的友谊,都得到真实的反映。张资平早期的小说,对离开家乡故国赴日本留学的青年在异域的生活情状作了多侧面的描绘,因而这些作品就成为早期留学生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留学生文学是伴随本世纪初期掀起的出国潮而出现的独特的文学现象。广大留学生在国外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寻找救国出路的同时,也将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诉诸笔端,凝聚成艺术形象,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数以万计生活在国外的留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绪。而长期被封闭在古老土地上的中国读者则能够从这些作品中窥视到外面世界的一片崭新天地,了解各国人民的生存方式和风俗习惯;了解出国子弟的生活情状与荣辱悲欢;通过这些作品,人们还能间接了解域外科技进步文化发达等现代文明所达到的水平。因此这些出之留学生笔下的文学作品能够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鲁迅、胡适、郭沫若、郁达夫、冰心、徐志摩等都曾奉献出自己的佳作,为中国现代留学生文学增添光彩。张资平这时期以日本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无疑也属于留学生文学的范畴,同样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 这时期张资平的小说创作以独特的视角体现了张扬个性的“五四”精神。郁达夫说过:“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见。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的,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2)]因此,肯定人的价值,要求个性解放,以及强调作家的主体意识,就成为诞生于“五四”狂飚中的新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而张资平的小说也是与这种时代要求取同一步调的。短篇小说《木马》的主人公美兰是一个三岁的日本女孩,由于她是一个私生儿,就受到家族和社会的极大歧视,不能享受一个人应有的平等的生活权利;《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的主人公秋儿是一个混血儿,她屡次受到男人的玩弄和遗弃,命运十分悲惨,她对生活没有过多的奢望,所要求的只不过是做个安稳的奴隶,但这个起码的愿望却也无法实现;《约檀河之水》中的留学生与日本少女的恋爱,本是很正当的,可是他们却被女方家长强行拆散,还要承认自己的犯罪。无论是私生子的人格遭歧视,混血儿的命运被播弄,还是年轻人正当的爱情受到摧残,都说明这是人的价值和权利未能得到尊重,张资平在小说里揭示了这一切,正是从一个侧面表达了对维护人的权利的呼唤。这种呼唤的声音同样也回荡在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的字里行间。作品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对“我”所面对的和描写的社会人生进行审察、思考和评价,洋溢着强烈的主体意识;作者在叙写各种见闻中,还用不少篇幅描述和揭露众多青年男女的人的权利遭受侵害的惨酷事实。日本少女澄雪和一日本青年的爱情受到男方家庭的反对,就双双跳进火山喷火口自尽,以生命捍卫爱的权利。中国青年凌启云聪颖好学,但由于家庭被封建族人折腾得濒临破产,只得被迫辍学,无法依照自己的愿望来发展个性。作品里对那个用残忍手段虐待自己女儿致使自杀的申牧师的伪善嘴脸给予无情揭露,而对那位思想开放、尊重儿童、循循善诱的乡村教师天厂则给予热情赞扬。长篇小说的这些描写,显示了作者对人的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同情。“五四”时期,创造社高扬个性解放的旗帜。郭沫若情绪狂热的诗篇,郁达夫狂放不羁的小说,田汉忧伤浪漫的剧本,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共同喊出尊重人的尊严的时代呼声。张资平作为创造社的一员,这时期小说里所发出的声音,同他的朋友们是基本一致的,不同的是他的作品与他们相比,具有更浓厚的写实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