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海峡两岸共同研究鲁迅,是80年代以来中国鲁迅研究高潮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 鲁迅研究 鲁迅作品 台湾的解严 中国的鲁迅研究,从1913年《小说月报》主编恽铁樵在卷首发表鲁迅的文言小说《怀旧》,并加了多处赞赏不绝的评语算起,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80多年来,有关鲁迅研究的文章成千上万,粗略统计,约有30000多篇,鲁迅研究专著、专刊、论文集约1700多部,其中包括台湾发表的论文约470多篇,研究著作数十部。 台湾在日本殖民者统治时期,《台湾民报》于1923年6月15日,刊载秀湖生(许乃昌)的文章《中国新文学运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突出介绍鲁迅是中国最活跃、最有影响的作家。1925年,通过心怀祖国来大陆留学的台湾青年张我军的介绍,《台湾民报》转载了鲁迅的《故乡》、《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小说及一些杂文。1936年鲁迅逝世,《台湾新文学》杂志刊载王诗琅写的卷头语《哀悼鲁迅》,黄得时写的《大文豪鲁迅逝世》。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关于鲁迅的介绍仅此而已。 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陈仪出任台湾行政长官。由于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台湾社会及一般民众,从思想、语言到社会意识、生活习惯,都已相当日本化。因此如何清除日本殖民者的影响,移入中国文化,重新改造台湾文化,成为重要课题。陈仪邀请许寿裳任台湾编译馆馆长,担负重建台湾文化的重任。 1946年6月,许寿裳到台湾,开始向台湾大量介绍鲁迅,普及鲁迅著作。首先在《台湾文化》月刊出版《鲁迅逝世十周年特辑》,有台湾作家杨云萍写的《纪念鲁迅》,许寿裳的《鲁迅的精神》,黄荣灿的《鲁迅是中国的第一位思想家》以及大陆作家田汉的《漫忆鲁迅先生》等,同时出版了中、日文对译,并附有注释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故乡》、《药》、《孔乙己》、《头发的故事》,造成台湾民众阅读鲁迅作品的风气。1947年6月,许寿裳的评论集《鲁迅的思想与生活》出版。这是台湾出版的第一部鲁迅研究专著。 许寿裳与鲁迅,从1902年日本留学时代起,到1936年鲁迅逝世,有35年的交情,情同手足。许寿裳说:“其知我之深,爱我之切,并世无第二人。”“我和鲁迅生平有35年的友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东京订交的时候,便有缟带纻衣之情,从此互相关怀不异于骨肉。”许寿裳去台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完成鲁迅传的写作。他掌握的资料既丰富而且可信。《亡友鲁迅印象记》、《我所认识的鲁迅》等,都是他为撰写鲁迅传形成的基础资料。许寿裳到台湾不论写文章或讲演,大多谈的是鲁迅。他要把鲁迅的灵魂带到台湾。他要以鲁迅精神重建台湾文化。他是战后把鲁迅种子播撒到台湾的第一人。令人痛惜的是,1948年2月18日深夜,许寿裳在寓所遇害。这一不幸消息,震动了整个台湾,也震动了全中国。 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从此鲁迅著作成为禁区,鲁迅的形象与“千古罪人”、“阴谋家”、“文艺骗子”、“文学界的妖孽”等并列。《台湾新生报》1950年9月16日发表太史公文章《鲁迅是千古罪人》,26日发表伊文的《鲁迅不是好人》,28日、29日连载辛海天《我和鲁迅在厦大——证明他是一个阴谋家》。《青年战士报》1976年10月20日发表兰霞的《鲁迅是文艺骗子》等等。但是报章杂志上“反鲁”呼声愈大,读者对鲁迅的好奇心愈是与日俱增,有头脑的读者总要千方百计找到鲁迅的著作亲自印证一番,看看鲁迅究竟是不是“千古罪人”,是不是“文艺骗子”。所以地下翻印鲁迅的书不少,像台湾人士说的:“台面下的鲁迅可就风光了。”台湾作家刘大任说,他当时在师大附中读书,在图书馆的行军床下发现了鲁迅的选集,鲁迅的短篇小说,对他的“震撼是蛮大的”。他在美国大量阅读鲁迅作品,渐渐了解鲁迅多面的意义。“而对我最大影响的是,他作为一个革命者的人格。”他对鲁迅一是尊敬,尊敬的是他在写作方面的天才;二是遗憾,遗憾的是以鲁迅对当时中国社会的通彻了解,却没有一篇长篇小说出现。诗人罗智成说,他印象最深的一个传闻是台大中文系教授在讲现代文学时,忍不住讲到鲁迅,而且在黑板上写出来,立刻有人告密,受到警告。他是进入高中才有机会阅读鲁迅作品,“但都是偷偷摸摸的”。学生可能知道阿Q,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的名句耳熟,却不知道出自鲁迅。鲁迅那时的地位是一位“匿名的贡献者”。散文家阿盛说,他生长在南部乡间小镇,高中的一位教师很有才华,很有思想,喜欢在课堂上讲抹煞的那一段。就因为这位老师,鲁迅、茅盾、老舍等鲜明地留在脑海中。 素有“反鲁女英雄”之称的苏雪林,60年代在台湾大声疾呼,忧心忡忡地发出警告:只要鲁迅偶像一入台湾,保证半年内文风丕变,一、二年内,全台知识分子的心灵将屈服于共产主义之下。苏雪林1934年11月5日在上海《国闻周报》发表了长篇论文:《〈阿Q正传〉及鲁迅创作的艺术》,高度评价鲁迅作品,推崇鲁迅是中国最早、最成熟的乡土文艺家。她“反鲁”数十年,深知鲁迅的魅力与魔力,以“受害人”的身份,慷慨激昂地控诉鲁迅荼毒知识阶级的心灵。她愈是一篇一篇地批判鲁迅,读者愈感到鲁迅的重要性。台湾业强出版社总编陈信元说,他第一次接触鲁迅认识鲁迅,正是因为读了苏雪林的《论鲁迅》。苏雪林是怎样批判鲁迅的呢?苏雪林说:“鲁迅的人格,是渺小,渺小,第三个渺小;鲁迅的性情是凶恶,凶恶,第三个凶恶;鲁迅的行为是卑劣,卑劣,第三个卑劣。更以一言括之,是个连起码的‘人’的资格都够不着的脚色。”苏雪林这种泼妇骂街的非学术的态度,丧失了学术价值,却意外地为鲁迅争取到很多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