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是鲁迅。鲁迅是一位伟大的启蒙主义者,他要求用小说(文学)改造国民精神、改良社会:“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1〕但鲁迅要比他的近代前辈们更谙熟文学(小说)的同部规律,这不仅由于他青少年时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中积极成分的艺术启迪,也来自他对于世界文学史的渊博知识(《摩罗诗力说》的撰写充分显示出这一点),更得益于他对大量外国文学作品的精读与翻译。这样,一旦鲁迅决心开始以创作小说来完成自己改良中国人生的伟大抱负时,久已积淀于心的艺术素养(尤其是外国的)便发挥了巨大作用。 通常认为鲁迅1918年5 月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其实,鲁迅早在1911年冬写的文言小说《怀旧》业已显现出与中国古典小说迥然不同的特色:个人回忆形式的采取,生活横断面的截取,情节的高度淡化,内蕴着与契诃夫等人的精神联系。所以,著名的捷克汉学家普实克称《怀旧》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2〕。 这篇小说,虽然用的是文言形式,但它体现了现代小说的观念与现代小说技巧,尽管在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它未产生较大的影响。 而《狂人日记》却因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3〕所谓“表现的深切”是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紧密粘着于中国民族的历史,明确地提出了人的命运、人的解放、人如何从异化状态复归于人的最具现代性的主题;而“格式的特别”则是指小说的现代性技巧、现代艺术品味,后来鲁迅的小说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始终围绕着中国人如何才能争到“人的价格”、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人的解放”这一总的主题,从中国传统文化层面进行深刻解剖,对于这种文化给予彻底否定,并上升为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哲理性思考;同时,他的小说更具备了现代品格: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交融,象征主义的出色运用,世界性的典型的塑造,尼采等为代表的现代西方文化哲学和佛洛伊德等西方现代心理学说的浸进,内心独白、内部分析、感觉印象等诸种意识流手法的交相并用,故事情节的淡化与人物形象的凸圆化,小说的“复调”品性,以及既不离开现实主义的塑造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的原则,而又能够缩小光圈,延长景深,对准人们的灵魂底蕴摄像的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相一致的“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4〕……如此等等,使得鲁迅的小说创作开始了中国小说的新纪元, 在当时,无人能与之匹敌;至今日,也未能有人从整体上将其超越。鲁迅并不是以他的小说理论倡导、而是以他的小说创作实绩,标示出他作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殷国明在《小说艺术的现在与未来》一书中写道:“只要把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十九世纪小说大师的作品和二十世纪新起的小说家,诸如普鲁斯特、福克纳、鲁迅等人的作品进行一番比较,就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将鲁迅与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同列,而与现实主义大师比照、对峙,这确实很在见地。鲁迅的现代主义主要地并不是接受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的影响,而更多地是接受了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为宗师的作家群(例如安特莱夫、阿尔志跋绥夫、迦尔洵等)的影响。鲁迅与其他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大师乃是平行相似关系。 由于鲁迅的现代小说一经出现就非常老到成熟,无异于给其他小说作者树立了足资效法的样板;而五四文学革命其他倡导者如陈独秀、周作人乃至沈雁冰、郑振铎等积极倡导现代小说意识,又使得小说作者们获得了理论的勇气与支撑。于是五四时期现代小说创作空前繁荣,并出现了诸多类型与流派。而这些类型与流派又无不受到当时文艺思潮的影响乃至统辖。这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的重要特征之一。五四时期,大力倡导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具体到文艺思潮上是提倡“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在这一思潮影响下,出现了“问题小说”、“人生小说”、“乡土小说”、“浪漫小说”等类型与派别。“问题小说”或许尚未构成成型的文学流派,但它却是五四时期第一个重要的小说类型。这一类型小说的作者们深受鲁迅“文学为人生”观点的影响,而当时传入的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也使他们深受启迪,于是他们以小说形式反映各自所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表现出他们自己对民间疾苦、社会腐败、青年婚恋、人生意义等问题的独有思索。他们或偏重客观写实(如叶圣陶),或侧重主观写意(如王统照),或注重哲理(如冰心),但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人的命运的问题,这就使得这些创作不仅同鲁迅的创作在精神上相通,也与世界先进文学(不仅是易卜生的,还有诸多俄罗斯作家的)相关联。这种揭露问题、关注人生的“问题小说”后来被赵树理乃至80年代的某些小说作者所继承,显示出它的生命力。“问题小说”可看成“人生小说”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作品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作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答案:那就是“爱”与“美”。这就使得这类作品虽在关注的焦点上与鲁迅相通,但在对生活本质的认识的深刻性上又与鲁迅相离。“人生小说”真正的核心作家应说是叶绍钧。在他那里,“人生小说”才终于发展到了对“人生”更为深刻的解剖,不再试图通过“爱”与“美”解决人生的具体问题(他早期亦有这种倾向),像鲁迅一样开始对下层不幸的人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试图通过对他们灵魂的鞭挞、促其猛醒,进而解决人生与社会问题。他的小说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题材选取上更与契诃夫等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相通。无论在思想还是艺术上,以叶绍钧等人为代表的人生派小说都较充分地具备了现代小说品格。还有乡土派小说,则是以鲁迅为宗师的小说流派。 至于浪漫小说,其情状与上述有所不同。浪漫派小说作者们关注人的命运,但他们首先关注的是自己的“这个人”的命运;他们也至力于人的解放,但更着意的是自己“这个人”的解放。他们自己的“个性”能否得到解放,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社会问题。五四时期的民主主义思潮、人的文学思潮在他们那里均落脚于此。因此,他们的小说创作多表现自我的狂放或哀伤,常渲泄自我的苦闷和压抑,在作品中公开地、赤裸裸地向传统文化和传统伦理宣战,使得这些作品与中国几千年来的载道文学大相径庭。同时在创作中又广泛吸纳西方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佛洛伊德学说,从而使得作品在艺术上亦具有现代特点。尽管创造社元戎郭沫若的小说未粗糙,但郁达夫的多数制作确为精品,甚至可以说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