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被誉为“新历史主义”圭臬的著名作家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显然有异于传统的历史小说。本文从叙事效果、构思、主题、人物塑造以及作者对历史所作的“偶然性”、“欲望化”的阐释等方面进行分析之后,认为刘震云着意的是把历史作为框架,寄寓着自身的现时寓意,表达了作者的个人话语。 关键词 历史寓言 个人话语 《故乡天下黄花》 刘震云 1 历史素来就是以“丰碑”的面目出现的,它肃穆、 沉实而气度恢弘,往往令我们不由自主地仰视,因而喟叹不已。然而,细究起来,历史又是一种人为的结果。我们沉淀在记忆底下乃至融入血脉之中的“历史”,其实不过是诉诸我们视觉和思维之中的“史书”而已——难道我们能否认它们不是由那些史官、文学家们撰写的吗?不管这些史官、文学家们是如何追求“信史”效果,也不管我们一度多么执迷于这种景观,今天,当我们翻开“新历史主义”(或曰“新历史小说”、“新历史文学”)作品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人已经开启了新的历史之门,洞察到了未曾有过的“历史种种”。譬如,一度执掌新写实小说牛耳的作家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面对这部新历史小说,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了它与《李自成》、与《保卫延安》等传统历史小说的天壤之别。 简略地说,传统的历史小说有两个质点:一是写历史,写历史上发生过的故事;其二,作家是“历史地写”,即作家梦想达到“历史的真实”(信史)这个终极目的。然而,“信史”就是历史的本真吗?“人们不得不承认,任何目光都将由生理组织、文化代码和意识形态成见共同组成;在这个意义上,‘真’可能成为一种伸缩不定的度量”。 〔1〕因此,在写出过新历史小说《鲜血梅花》、《活着》、《一个地主的死》、《呼喊与细雨》等作品的作家余华看来:“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的、鱼目混珠的事物,我觉得真实是对个人而言的”。〔2〕既然如此,现代作家对“正史”、 对传统的营造历史小说的方法提出怀疑,并加以“改革”,也就是可以解释的了。 80年代中期,在莫言的《红高粱》里,我们所见到的“历史”尽管仍是革命斗争史(余占鳌、戴凤莲率领百姓包括小豆倌冲向日寇,“我”在此小说中对他们表现出了足够的敬仰之情),但是,爷爷恶作剧地向酒坛撒尿、在高粱地劫人,“我爷爷”“我奶奶”的叙述视角等,确实别具一格,逸出常规。尤值一提的是,莫言将整个故事安置在故乡山东高密的那一片野高粱地里,这引发作者写出“红高粱系列”的红红的高粱又是怎样的一种情结一种寓言一种象征呢?历史小说,在这里开始了报道。 继而,张炜的《古船》中贮藏了老城墙、大红马、神秘的笛声等意蕴,陈忠实的《白鹿原》显出了不死的白鹿精灵和英明的朱先生,苏童在《我的帝王生涯》中子虚乌有地营造了一种文化幻觉,武则天女皇手中永远握着“紫檀木球”,格非的《故人》充斥着那种挥之不去的沉郁等,无不是新历史小说的“革命成果”! 质言之,新历史小说同样写历史,但很难说是“历史地学”,也就是说,新历史小说家们未必想达到那种“历史的真实”,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得更多的是“个人话语”(而不是传统的政治——历史话语)——即个人对历史的重新阐释。如果我们更进一步追问之,甚至可以说,新历史小说作家笔下的“历史”不是历史(正史),只是某种框架,支撑起作家个人的现时寓意,如此而已。 2 《故乡天下黄花》显然是可以作为一则历史寓言来解读的。 首先我们来看标题:故乡——天下——黄花,即由故乡而延及天下,故乡是天下之浓缩。“黄花”者,昨日之故事也。整个标题即是说,作家在这本长篇小说中所叙写的昨天的故乡故事,其实就是世道人心之掠影。而从整本小说中所浮出的叙事效果来看,“马村”这一角天地的人们为了争夺小小的“人物头儿”——村长的位置而在70年里拚杀不断,我们由此不是窥见了作者的新历史观吗?作者君临其上,冷笑地观摹着这些阿猫阿狗们的忙忙碌碌,蝇营狗逐,并由小村扩展到“天下”,对充斥着滚滚红尘漫漫黄沙的历史正身嗤笑有加。进而,使读者领悟到,应该重新审视历史,返观自身。 《故乡天下黄花》的历史寓意还表现在本书的构思上。该书共四部分,从民国初年“村长的谋杀”到1940年“鬼子来了”再到1949年的“翻身”,一直写到1966—1968年的“文化”(大革命),作者有意选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四个阶段作为全书的间架,倚住各段鲜活的历史。当然,作者意识到这不是编年史,不是地方志,因此,他在每个部分中又只是遴选主要事件,其它则以“附记”等形式带过。有意味的是,作者偏偏选取“谋杀”、“鬼子”、“翻身”等字眼作标题,叙写的又是血风腥雨的你争我斗打打杀杀,表现的是那些阿猫阿狗们的肮脏心理,这显然是有意为之的,包藏着某种内蕴。更值得重视的是,在本书的结尾,作者有了一个颇富启迪、令人品味的“之后”: 一年之后,村里死五人,伤一百零三人,赖和尚下台,卫东卫彪上台。 两年之后,卫东和卫彪闹矛盾。 一年之后,卫东下台。卫彪上台。 “文化大革命”结束,卫彪、李葫芦下台……一个叫秦正文的人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