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北京召开辽宁阜新作家王占君的作品研讨会,并且是作为中国文联的“世纪之星工程”推出的第一位作家,这是一件值得高兴和祝贺的文坛喜事。 我同王占君同志在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的几次会议上见过面。他坐在轮椅上同许多同志交流,而且受到广泛的尊敬。许多人都称赞,他是一位意志坚强勇于战胜厄运的强者,是一位热爱生活、锲而不舍、成就卓著的作家,也是一位德艺双馨得到社会厚爱的幸运的人。我以前读过他赠我的长篇小说《白衣侠女》、《契丹萧太后》等。在这次研讨会上看到他的创作简介和获奖目录,才知道他已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二十二部、中篇小说十七部、电影四部、电视剧三部,计七百六十多万字,其中还有不少作品获全国或省级的奖项。这样的成就,对一个年富力强的作家都属不易,而对于一个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残疾作家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他为这些精神产品的问世,付出了多大的艰辛,经历了多少磨难,这是一般人所难以想象的。今天的研讨会上,许多同志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谈到王占君的创作成就,我这里仅就他的长篇历史小说《隋炀帝》谈谈我的看法。 《隋炀帝》描写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我国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在许多现实题材的作品“轰动效应”渐渐淡化之后,不少作家把自己的艺术视野转向了历史题材。这些作家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历史教训,经过反思,思想上达到了新的境界,他们注意对历史进行整体性的哲理思考,并通过对一定历史事件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性格的重新塑造,揭示出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带规律性的东西,让读者在对艺术形象的感知中,重新认识历史,并得到“温故而知新”的深刻启迪。这从近些年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如凌力的“百年辉煌”系列——《倾城倾国》、《少年天子》、《暮鼓晨钟》,吴因易的“唐宫八部”——《宫闱惊变》、《开元盛世》、《皇天精魄》、《则天大帝》……,杨书案的“诸子系列”——《孔子》、《炎黄》、《老子》……,唐浩明的《曾国藩》三部曲——《血祭》、《野焚》、《黑雨》,刘斯奋的《白门柳》一、二部《夕阳芳草》、《秋霜危城》等作品中,都可以得到证明。这些作品已不再是简单地讲述人们早已熟知的历史故事,而是通过这些故事的再叙述,使读者得出新的启示。 王占君也跻身于这个行列。他在撰写了诸多通俗历史小说和历史演义的基础上,近年来虽仍未脱其俗文学之框架,却注意到向更高层次的境界攀登。新近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隋炀帝》,比之他先前的畅销书《契丹萧太后》、《辽宫秘史》等,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长篇小说《隋炀帝》,选择了中国尽人皆知的历史故事,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王朝的宫闱秘事和一个暴君罄竹难书的罪行,作为故事的框架。但呈现在这部作品中的内容,却并不是人们思维定势中的“隋炀帝”那么简单,而是描写了中国历史上可以再作一些重新评价的有争议的人物杨广的人生轨迹。 我们从《二十五史》中的《隋书·炀帝纪》以及其它历史典籍记载中所知道的隋炀帝杨广,确实是一个人伦灭绝、穷奢极欲、黩武穷兵的暴君。杨广是隋文帝的次子,开皇元年(公元531年)立为晋王, 九年以行军元帅统军南下,灭陈,后历任并州、扬州总管。后诬陷其兄杨勇,夺取皇太子位。仁寿四年,乘其父卧病不起,纠结党羽,弑父自立为帝。即位后,大兴徭役,兴建东都洛阳,筑城修殿,挥霍无度;又开凿运河,携大批文武百官、妃嫔歌妓四出巡游,征敛苛重;又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拥兵百万,三次入侵高丽,耗资甚巨。杨广的这些横征暴敛,严重破坏农业生产,致使民怨四起,大业七年,爆发农民大起义,他发兵血腥镇压,然反抗愈烈。再加上他对大臣多猜疑,滥杀功臣,内部矛盾加剧,致使下属再次发动兵变,被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缢杀,谥炀帝。在中国历史上,这个在位十四年活了五十岁的杨广,他弑父篡位,夺嫡杀兄,奸“母”诛弟,穷奢极欲,腐朽透顶……几乎成了定论。尽管人世沧桑,世道多变,而为隋炀帝“翻案”者几乎凤毛麟角。 但是,事物往往有它的另一面。就是这个短命王朝的暴君隋炀帝杨广,是否也有另一面呢?作家王占君,在众多的历史资料中,注意搜寻与开掘杨广帝王生涯中的另一方面。如《隋书·炀帝纪》中所述的“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好学善属文,沉深严重朝野属望”,等等。也注意到他少年时代起就戎马征战,南平陈朝,北击突厥,对中华的统一,隋王朝的建立,有不可磨灭之功。而他用六年时间开通全长五千华里的大运河,不管其初衷如何,这条黄金水道在此后一千多年的中国经济生活中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此外,他还不惜巨资,修撰史籍,包罗万象,为传播中华文化有所贡献。……这另一面往往是被人们所忽略的。王占君的长篇小说《隋炀帝》,注意到这些被许多历史学家忽视了的一面,从艺术家的视角,来观察描写隋炀帝杨广这个人物。在注意描写杨广在历史上广为人知的暴政劣迹的同时,也开掘了他在政治上、人格上的另一面。他突破了历史上对隋炀帝的传统评价,也摆脱了过去的戏曲和评书等文艺作品描写隋炀帝的传统模式。作者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从杨广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功过的角度,来评价这位历史人物。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是用历史的眼光,而不是从道德的观念来评价人物的。从这一点来说,作品是有新意的。它的新意就在于作家把杨广作为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推上了艺术的舞台,让广大读者加以分析和评判,而不是像传统的戏曲和评书那样单纯去咒骂这个罪人。这就是作家在艺术上的创新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