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刘醒龙在对传统乡土小说继承与改革的艺术实践中,经过反叛、重构和整合,创造了新乡村小说的基本形态,成为当代最重要的新乡村小说代表。 关键词 新乡村小说 语体改造 结构切割 主题深化 乡土小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要的一支,从20年代乡土小说发端以来到80年代经过三次发展阶段,乡土小说本身实际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题材范围的择取、小说结构的营造、叙述语言的追求到主体意识的观照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新的乡土小说形态,这就是在80年代中期出现的新乡村小说,而刘醒龙就是最突出最有成果的代表。 目前对刘醒龙创作研究很热闹,正处在泛研究阶段,比如刘醒龙小说文本精神、作品主题、创作意识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他的小说类别的总体研究还很不够。当然,要对刘醒龙新乡村小说作一探讨和归纳,除了对他创作各阶段以及文本作理论分析,还须把他的创作放在乡土小说发展的历史框架中,从乡土小说发展的规律和变化中寻找新乡村小说的基本因素和重要变核。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探讨刘醒龙与他的新乡村小说,一是从“五四”到刘绍棠,为什么没有产生新乡村小说;二是刘醒龙新乡村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新乡村小说形态的基本特征。 从“五四”到刘绍棠,为什么没有产生新乡村小说 乡土小说是新文学中最有成就最有个性的一个类别,自鲁迅提出“乡土文学”的概念,并给以基本界定后,乡土小说的形态基本上没有根本上的变化,这就是以农村生活为内容,以农民为表现对象,以田间气息泥土芬芳为氛围,着力写出地域风俗人情为艺术追求,以写实与通俗为基本写作原则等诸方面组成为乡土小说的基本形态。 20年代到30年代,产生了一批乡土作家和乡土小说,如许钦文和他的《故乡》、《赵先生的烦恼》、《鼻涕阿二》、《回家》,王鲁彦和他的《柚子》、《童年的悲哀》、《阿长贼骨头》,彭家煌和他的《怂恿》,王任叔和他的《疲惫者》,许杰和他的《惨雾》等。从作品内容倾向来看,主要是通过反映农村贫困生活,写出人间世态炎凉,来表达作者感伤情绪,从表现手法来看,无论粗犷原始还是细腻写实,都具备浓厚的地方乡村色彩。甚至可以说,不是因为题材所致而正是这种浓郁鲜明的地域乡村生活气息才确立了乡土小说的地位。也正是这样一批作家和作品,不仅构成了20年代至30年代我国乡土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潮而成为故乡小说先驱,而且对今后乡土小说的发展影响深远。但是这些作品的本质特征主要是“远离故乡”的“回忆”,鲁迅称之为“侨寓文学”,也就是说,这些乡土小说作家“在还未开手来写乡土文学之前,他却已被故乡所放逐,生活驱逐他到异地去了,他只好回忆”,又因为身着异地,“回忆故乡的已不存在的事物”,因此,“隐现乡愁”,“人间的愤懑”,“要逃避人间而不能”,“农村的衰败”,都被作家描绘故乡风俗人情的凝重情调,郁闷气氛,缓慢节奏和简单情节掩盖了悲愤。用茅盾先生的观点来说,最早时期的乡土小说的“色味”不是对乡村生活强烈、热忱而忍痛的表现,而是对乡村生活沉闷的脱离,无论他们用怎样地笔调描绘出新鲜的乡村生活,作品所寄寓的是小知识分子的愤懑心态,这就是乡土小说第一阶段的“侨寓”特征。 40年代,两种主要因素影响着乡土小说发生很大变化,一是复杂的社会政治格局对农村生活、农民意识带来变革性的影响,二是关于文艺民族形式的讨论促进了乡土小说创作的调整、充实和深化。在农村题材的具体内容方面有三种主流,一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反映农民追求新生活的作品,如《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它们体现了传统的乡土小说的成就。一种是反映农民战斗生活的作品,如孙犁的《荷花淀》,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等,这些作品在反映的生活内容和艺术手法上已大大突破了早期乡土小说的格局,以流派的面貌使乡土小说在形态上走向一个新的起点。第三种是反映农村知识分子的生活与情绪的作品,比如沙汀的作品《困兽记》等,在他的作品中,再看不到作家“脱离故乡”,“回忆故乡”的侨寓情绪,而是通过描写他们冲破困境,追求希望,反映了这一时期乡土小说作家被生活重新点燃的热情。从这一类作品中可以看到对早期乡土小说的直接继承与延续。 但是,这一时期还有一种更重要的作品已经萌芽,这就是直接以经济领域的斗争为中心内容,使乡土小说的主题内核发生了重要变化。欧阳生的《高乾大》是最著名的代表,在这些作品中,农民再不是满足于土地的获得者,而是占有土地、领导经济斗争的干部形象。作为反映农村生活的题材,这部作品具有独特的意义。同时,这类作品的概念化倾向也是与之并存的,后来一直影响到《艳阳天》、《金光大道》这些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说,削弱了乡土小说的艺术魅力。自《高乾大》以后,这类作品在乡土小说中基本不见,这是值得遗憾的。 乡土小说发展到当代,刘绍棠成为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对传统叙事手法的运用,对乡土风情的熟娴勾勒,对乡土人物的鲜明塑造,使乡土小说的形态在传统意义上达到饱和,成为乡土小说发展到当代新时期的典范。他早期的《运河的桨声》,后来的《田野落霞》,新时期的《柳蒲人家》都是当代乡土小说的代表之作。尽管如此,刘绍棠或以刘绍棠为代表的当代乡土小说创作,最鲜明的还是语言上的继承,当代经济变革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反思,农村复杂的新生活画面等,在这些作品中基本上没有被再现。 80年代,高晓声创作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如《陈奂生上城》系列,在题材内容和语言表现上开始有所变异,浓烈的乡土气息被富有喜剧性的故事情节所代替,纯朴的语言变得幽默生动起来,农村的生活以及农民对经济生活的追求,实际上是在都市生活的压力和破坏之下迸发出的强大活力。但是,新的乡村生活的本质,即新经济投射下的乡村生活的真实性还未来得及在这类作品中获得充分展示,同时,新乡村小说的语言寻找也还没有一个合适的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