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国摄影家》杂志社、《中华摄影文学》杂志社、《峨眉》杂志社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召开了“全国首届摄影文学理论研讨会”;四川文艺出版社推出了《中国摄影文学论文集》,对摄影文学的美学特征、艺术个性、表现手段和历史发展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会者一致肯定了摄影文学鲜活的艺术生命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将研讨会整理如下: 布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摄影文学作为一个新的艺术门类出现,是件大好事。先有实践,后有理论。通过研讨会可以推动摄影文学事业的发展。我看了《中国摄影文学论文集》觉得很不错,知道摄影小说在我国已评过几次奖。摄影文学这个新艺术种类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希望社会各界关心、支持这门新兴艺术,使它茁壮成长。 汝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华美学会会长):摄影文学是一种新生事物,与古老艺术形式比,有生命力,带有综合性。从美学观点看,有启发。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怎么体现在摄影文学中?带有什么特点?怎么讲究美的形式?怎么与内容完美统一?摄影文学,一方面带有绘画性,反映一定空间对象,一方面又带有诗的性质,美和真怎么结合?这给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题目。摄影文学很值得研究,很值得探讨。形式不仅是摄影小说,还有摄影诗、摄影散文等,领域广阔,发展前途远大。 成志伟(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怎么把摄影与文学结合起来?看了文集,不少同志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很可贵。摄影文学不应是摄影与文学的简单相加,而是融合,或者说化合。这个题目新得有吸引力。从镜头中看到的世界,和文学家从文字里表现的世界,如何合为一体?希望向摄影文学先贤学习,使富有中国特色的摄影文学取得突破性成果。成东方同志做了许多基础工作;在新的领域艰苦跋涉,很可贵,团结了一批志士能人。我深信摄影文学会取得长足进展。经过实践,再出第二本论文集。 董良辉(中国文联副秘书长):摄影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它兼容了文学、摄影、编导、表演、音乐、美术等众多艺术的特点,经过审美复合——艺术的和谐交叉统一视觉性和思维性形成一种独特的“复合语言”,塑造人物,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表达艺术理想。从欣赏的角度来看,它既给读者以具体可视形象,又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达到丰富的艺术效果和多重的欣赏愉悦,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这是当今高科技发展带给艺术的变化,也正反映了社会快节奏发展、生活快节奏前进中,读者提出的欣赏要求。因此,摄影文学的发展前景令人鼓舞,一片光明。 蒋荫安(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我们的摄影文学,要经过实践,要开垦处女地,要付出努力,摄影文学是新生事物,可以发展更快,样式要多样化,我们报纸愿作试验园地,要重视效果,要使摄影文学幼苗不断壮大,更有光彩。 张朋石(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副主任):摄影文学与电视离得最近。我从事电视30多年,我对摄影文学接触少,我搞过摄影小说评奖。要让摄影与文学有机结合,经过实践,再来界定。我们电视工作者愿为摄影文学发展,多做些工作。 袁毅平(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摄影文学的产生是合理的。它的发展道路曲折。有人认为摄影小说不真实,尽管年轻人热心、奔忙,摄影刊物还很少发表摄影文学。摄影讲真实,文学讲虚构,两者怎么结合?要继续探索,要提高品味。还要有舆论阵地,建议《中国摄影》杂志发表一些。摄影文学前途无量。 成东方(《中华摄影文学》主编):学科交叉是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摄影艺术与文学相互吸引和交叉,相互对立,相互联系,有交叉又有分离,交叉出共性,分离出个性,使摄影文学中的“摄影”不是图解其文学,摄影文学中的“文学”不是说明其摄影。摄影文学可分为摄影小说、摄影散文、摄影诗和摄影报告文学等艺术体裁,也可分为叙事摄影文学、抒情摄影文学两大类,摄影文学的美学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兼容性,即科学与艺术元素的兼容、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兼容。第二是多样性,它包括类别的多样性、形式的多样性、结构的多样性等。第三是参与性,这是由摄影文学的创作要求、特殊的审美表现和特殊的表达方式所决定的。第四代时代性,这首先是它以先进的科学手段介入了再现人类社会现实的艺术表现,其次它在向文化、历史作深层挖掘、揭示人们心理结构擅变等方面同样表现了鲜明的时代风采。 王振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从摄影问世,到电子绘画。科学与文艺都在发展、融合。摄影文学的出现,有其必然。摄影小说搞过两次评奖。它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合作、支持。从绘画到电视艺术,人们总想实现探究人类来源的宿愿。电影、电视、摄影、文学几支队伍的合流,奖会大大推进摄影文学新事业。 阎国忠(北京大学教授):艺术史上一条规律,就是艺术形式的不断增多,人们需要有不断整合产生的新的艺术。摄影文学就是有综合意味的新的艺术样式。电影是综合艺术,通过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满足人的审美需求。摄影艺术有自己不同于电影的特点,是“一次性”完成的艺术,要表现一定的时空。摄影文学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反复玩味、多次欣赏、沉迷静观之可能,体现了当今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必将取得自己应有的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