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当我读完林非先生的专著《鲁迅和中国文化》时,就为他那博大的视野和深刻的论述所折服,因而产生一种想写篇文章谈谈读后感受的冲动,可是竟因想说的话太多而一时不知从何下手,以后几次提笔,都因这种困惑而停了下来。但这却给了我一个机会,使我能够在经过时间的淘洗愈益显示出它的卓尔不凡同时自己的思想也得到新的升华后,面对鲁迅研究乃至整个文化事业陷入严重困境的形势,站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上对它进行新的审视,从而进一步发现了它在鲁迅研究史以至民族新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一 从1919年傅斯年在《新潮》上发表论及《狂人日记》和鲁迅杂文的文章到现在,鲁迅研究已有了七十多年的历史,不论研究队伍的庞大还是研究成果的丰富,也不论研究所达到的学术水平还是所产生的实际影响,近代以来都没有第二个研究对象可与之相比,可以说,它已成为一门具有独立学科价值和意义的显学。但奇怪的是,时至今日,人们对鲁迅的角色定性还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几十年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不断听到有人发生“鲁迅是谁?”的疑问。这固然与鲁迅世界自身的异常丰富复杂有关,但与人们受中国现代历史特定的主题影响制约所形成的特定的思维方式亦不无关系,或者说,后一种原因更为重要。而角色定性的任何错位现象都会影响到对鲁迅思想本质及其历史价值的准确揭示和科学评价。因此,实事求是地研究鲁迅,对鲁迅历史活动的真正内涵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把握和评估,从而把鲁迅这一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发展具有长久历史意义的宝贵遗产提供给我们的人民及子孙后代,就仍然是鲁迅研究中一项至为重要的课题。 鲁迅终生以文学为职业,他的标志着中国新文学正式诞生的小说,他的标志着中国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的杂文,都表明他是二十世纪中国当之无愧的最伟大的文学家。但是,鲁迅并不是那种以文学创作为最高追求的文学家,文学在他的手中只不过是用以进行民族启蒙的手段。他曾说过:“就是我的小说,也是论文;我不过采用了短篇小说的体裁罢了。”〔1〕的确,《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 但它的最大影响不是它那崭新的艺术形式,而是狂人那震聋发瞆的唤醒了几代人的礼教吃人的呐喊;《阿Q正传》的巨大效应, 也不是它悲喜剧相交融的艺术形式的示范作用,而是阿Q 那可卑可笑的精神胜利法成了中国人窥见自己灵魂的一面镜子。至于他那剖析民族文化心理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杂文,其创作目的和社会效应就更为明显了。所以,鲁迅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首先不在于文学,而在于思想,他最根本的历史角色不是文学家,而是思想家,确切地说,是以文学形式面世的思想家。但是鲁迅又不是陈独秀、李大钊那样的政治型的思想家,而是文化型的思想家,他的活动范围和巨大建树,主要在文化领域,在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和批判,在于他为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路基和指明了方向。林非先生以“鲁迅和中国文化”的关系作为问题切入的角度,并以此书作为他“在鲁迅研究领域内的最后一次冲刺”,甚至作为他几十年来鲁迅研究的“告别演说”〔2〕,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而作出的具有历史穿透力的选择。 应该说,林非先生的这一冲刺是成功的,他登上了新时期以来鲁迅研究的高峰。新时期初期鲁迅研究中的一系列拨乱反正,将鲁迅研究稳健而扎实地推上了回归鲁迅的正确轨道,鲁迅和中国文化的关系遂成为鲁迅研究中最热门并且也是最有价值的话题。林非先生无疑是导出这一话题的与有力者,但他并不是最早将目光凝注这一话题的人,在《鲁迅和中国文化》问世以前,已有一些鲁迅研究家为此倾注了心血,有的并写出了有分量的专著。这些论著虽然不乏创见,但有的或者视角过于单一,未能全面把握鲁迅和中国文化的关系,有的又或者视线过于庞杂,给人以主题不够集中明确甚至不得要领之感,真正对鲁迅和中国文化的关系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并从中准确地抽绎出鲁迅文化思想的,还是《鲁迅和中国文化》。研究鲁迅思想,首先必须弄清鲁迅有哪些思想,这是一项基础工作,同时又是一项十分琐碎的麻烦的工作。因为鲁迅不是黑格尔、康德那种思辨型的思想家,他同孔子、尼采一样,属于感悟型的思想家,他的思想都蕴含于他对中国种种社会相的描绘和解剖中。这要求研究者必须对鲁迅著作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全面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进行周密细致的爬罗梳理,总结出符合鲁迅思想实际的内容,这需要功夫,更需要眼力。这是鲁迅思想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的一环,只有搞好这一环,才能准确地揭示鲁迅的思想本质,把握鲁迅的思想特征,对鲁迅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角色定性和科学评价。《鲁迅和中国文化》所以成为新时期鲁迅文化思想研究的代表作,首先就得力于此。打开该书,仅看目录,就可以感到作者对鲁迅的文化思想把握得多么准确,概括得多么精当,而又梳理得多么细致。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鲁迅论中国传统文化”可视为全书的总纲,概括了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评价和对若干重要问题的基本见解。第二章“鲁迅论启蒙主义”可谓转入正题,因为鲁迅正是从启蒙主义出发同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终生不可分割的关系的。这就一语破的,抓住了鲁迅文化思想的核心。而鲁迅提倡启蒙主义的出发点是为了人,即“‘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3〕,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三章:“鲁迅论‘人’的命题。” 鲁迅关于人的主张的核心是“立人”,具体途径是“尊个性而张精神”〔4〕,也就是将中国人从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下解放出来,这就是他一贯倡导的改革国民性的思想主张。这就必然导出第四章的内容:“鲁迅论国民性”。鲁迅从民族启蒙的需要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清理和深刻的批判,但他决不是为清理而清理,为批判而批判,他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重铸民族性格,这决定了他必然要提出建设新的民族文化的设想,这是鲁迅文化思想中一个至关重要然而过去却几乎完全被人忽视了的内容,因此,作者又写了第五章:“鲁迅论中国新文化建设”。这是全书的总结。这样,作者就全面而扼要、严密而准确、条理而系统地勾画出了鲁迅文化思想的全貌,使人对鲁迅的文化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提纲尚且如此,书中对各个具体问题论述得如何严密而准确就更可想而知了。仅以对鲁迅所剖析的国民性种种弱点的概括为例。作者在论述了鲁迅的种种见解后这样总结道: